分类:默认分类

兜底式增持再现 市场格局改善仍需假以时日

2017-06-07 02:32

    主持人包兴安:近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兜底式”增持公告。专家认为,虽然“兜底式”增持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投资者信心,但大股东能否兑现兜底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员工和普通股民来说,仍存在一定风险。

    专家表示,兜底式增持对于员工和普通股民来说,仍存在一定风险

    ■本报记者 苏诗钰

    近期,“兜底式增持”概念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不少“中国好老板”为了维稳股价更是纷纷加入其中。有关数据显示,6月份前4天,两市有82家公司的重要股东146次出手增持。

    与此同时,近日,奋达科技、凯美特气等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号召员工买入公司股票,并承诺兜底。

    对此,上海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立新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兜底式增持倡议重现A股市场,短期内或有助于投资者情绪的修复,整体市场格局的改善和重塑仍然需要假以时日。

    虽然6月份的“兜底式增持”现象频现,但这在历史上并不罕见。有关专家表示,回溯历史,兜底式增持潮往往发生在股价大幅下挫后的阶段性底部。

    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7月份至9月份,暴风集团、腾邦国际、中利集团、金贵银业、科陆电子、皇氏集团等上市公司大股东均以承诺兜底方式,鼓励员工购买自家股票。而且,短期内,大部分公布大股东“兜底增持”的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亮眼。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系主任文雁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股东兜底式增持有助于减少清仓式、断崖式减持等广为诟病的现象,但兜底式增持在严监管、去杠杆、经济增速放缓、利率上升、流动性受限的背景下,很难起到稳定股价的作用。另外,兜底式增持表现为典型的大股东和产业资本行为,对于员工和普通股民来说,还存在一定风险。

    李立新表示,整体证券市场健康发展不能靠倡议增持,在A股市场体质未得到改善之际,市场对增持不会有过多反应,甚至有可能作为利空对待,认为是虚晃一招。

    浙江理工大学金融系副主任钱一鹤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市场影响角度看问题,“兜底式”表态是影响投资者预期的方式,隐约带着政府舆论引导市场的印记。但这种表态存在两个不确定性,第一,投资者的理解不同,可能会理解为“价格顶不住了”,这样就会适得其反。第二,可以称为“狼来了效应”,“兜底表态”多了,就不能保证所有的底都能兜住,无效表态增多之后,这种表态就会失效,甚至适得其反。所以这种“兜底表态”的市场成本实际上是很高的,管理层应该尽早进行规范,免得“亡羊补牢”。

上一篇:财新制造业PMI与官方指数“背离” 专家称中长期走势仍一致

下一篇:楼市去库存平稳推进 未来政策将“托底盖帽”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