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发改委规范PPP项目操作流程 涉及传统基础设施等领域

2016-10-29 01:20

    ■本报记者 苏诗钰

    近期,国家发改委印发了《传统基础设施领域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工作导则》),进一步规范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操作流程。

    据悉,该《工作导则》适用于在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环境保护、农业、林业以及重大市政工程等传统基础设施领域采用PPP模式的项目。根据《工作导则》,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主要包括特许经营和政府购买服务两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改委发布《工作导则》的意义在于增加PPP项目操作的规范性,防止变相成政府融资负债项目,同时增加PPP项目的可信度。制定操作规范在于引导PPP项目合理化、科学化,提高项目操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流于形式,给投机者钻空子。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永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提供等领域大力推行PPP模式的意见与相关规定。《工作导则》的贯彻实施,对于促进我国城市交通,医疗养老,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显然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PPP这种模式,一方面可以发挥政府在项目建设与营运过程中的规划引导管理监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民营企业的效率高成本低和经营机制灵活的优势。从而实现公共目标与市场机制的结合,以及社会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双赢。”李永刚告诉记者。

    《工作导则》规定,新建项目优先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设计-建设-融资-运营-移交(DBFOT)、建设-拥有-运营(BOO)等方式。存量项目优先采用改建-运营-移交(ROT)方式。

    “这种规范项目流程做法可以避免操作当中的风险,减少政企间的损失和纠纷,可能会影响到一些项目的立项或施工进程,同时减少一窝蜂包装成PPP项目的行为。因为这次限定在传统基础设施领域,较多项目是公共品或准公共品,涉及大众利益,同时操作年限较长,必须保证所有利益相关者的权益,这也是科学决策、法制化治理的必经过程。”刘向东告诉记者。

    同时,在项目融资及建设方面,《工作导则》指出,PPP项目融资责任由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承担,当地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不应为项目公司或社会资本方的融资提供担保。

    “这一规定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对参与项目投资经营的民营企业的财务约束,从而增强项目经营者的经营责任与动力。防止项目建设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李永刚表示。

上一篇: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今后一两年是中国经济触底的关键期

下一篇:QFII三季度增持27股 更热衷于制造业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