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扩大内需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2022-12-17 01:00

    赵子强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称“纲要”),这份两万多字的文件,直接提及资本市场有两处:一是“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功能,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扩大债券融资规模,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二是“完善股份制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完善股票发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推动资本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再结合纲要提出的2035年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资本市场角色之重要,昭然可见。扩大内需,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首先,增强对实体经济的融资,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是着力点。2012年以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股债融资稳步增长。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大幅增强,股债融资累计达到226.66万亿元,其中,今年以来IPO和再融资金额合计1.28万亿元,股票和交易所债券市场融资合计超39.98万亿元,均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在支持制造业发展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取得明显成效。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15日,A股市场共有331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累计IPO融资额达2.5万亿元。其中,在科创板上市394家,IPO融资额合计6187亿元;在创业板上市840家,IPO融资额合计5743亿元。

    其次,要在2035年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的远景目标,对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纲要提出,要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而统一的资本市场则是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高效配置资本要素,资本市场将起重要作用。

    纲要提出,加速推进创新资本形成,包括发挥资本市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吸引资本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灵活性和包容度,发挥资本市场基础产品体系优势,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元融资渠道。资本市场在这方面更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本市场作为连接实体经济、金融、科技的重要枢纽,可以发挥出功能作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比如,科创板在发行上市标准上,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从多个维度做出改革,用包容姿态拥抱处于不同成长阶段、拥有不同股权架构的科创企业。

    当然,资本市场还需继续加快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多层次市场体系;进一步增强制度供给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更好发挥上市公司对科技创新的引领带动作用。

    第三,推动全面建立完整内需体系,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在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发挥方面,上市公司作为重要主体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连续11年保持在50%以上,2021年中国消费占GDP增量的比重达65.4%。中国强大而密集的供给产业链不断出现产业集群或节点行业,而提升对这些节点行业产品的消费需求或进行有力的投融资,是资本市场可以大放异彩的主场。上市公司通过分红,特别是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增加居民投资收益,也对促消费形成正面作用。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A股上市公司累计现金分红超过9.15万亿元。在中国证监会出台新一轮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和分红意愿将会更强。

上一篇:A股三指数分化创业板指涨1.31% 机构:珍惜指数10年线附近的投资机会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