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前4个月四上市险企寿险规模保费市场份额明显回升 中小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开始下滑

2017-06-15 00:22

    ■本报记者 苏向杲

    保监会6月13日披露的保险公司前4个月业绩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寿险业务原保费收入12587.62亿元,同比增长34.08%。

    引人注意的是,《证券日报》记者发现,去年以来保监会出台多项监管政策后,今年前4个月,四大上市险企寿险部分的规模保费市场份额明显回升,市场份额由2016年31.66%提升至38%,市场份额同比回升6.34个百分点。

    “扳回”6个百分点

    由于近年来保险公司数量增加,以及中小险企依靠中短期理财型产品冲量,规模保费行业集中度呈现下滑趋势,但随着保监会去年一系列限制中短存续期产品政策的出台,市场集中度明显回升。

    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四大上市险企寿险部分的规模保费市场份额明显回升,市场份额由2016年31.66%提升至38%,上市险企寿险部分规模保费市场份额呈现同比增长态势。

    东吴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认为,随着行业回归保障功能,寿险寡头集聚效应将进一步显现,整体保费规模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同时,由于大型上市险企个险渠道的优势,以及健康险的快速增长,大型保险公司未来有望充分受益。

    对于以高价值、长期险产品为主的个险渠道而言,前七大寿险公司(国寿、人保、平安、太保、新华、泰康、太平)2011-2015年个险渠道合计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持续维持在85%-90%之间,虽然寿险公司总数量持续增多(由2006年的45家增长至2016年的77家),但大型保险公司在个险渠道的垄断格局基本未受到影响。

    健康险方面,市场主流保险产品已由理财、储蓄型转变为保障型,上市险企健康险保费持续高增长且占比不断提升,2016年平安、国寿、新华健康险保费收入分别为442.4、540.1、23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2.2%、28.5%、42.3%,占人身险保费比重分别升至11.8%、12.6%、20.9%。“预计保障型产品爆发将推动寿险保费持续高增长。”

    从寿险公司披露的一季度净利润来看,四大上市险企中,平安人寿、国寿股份、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净利润合计为219亿元。而《证券日报》记者近期独家获得的一组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寿险公司预计利润总额为306亿元,上市险企寿险部分占了行业利润71%。

    37家险企同比下滑

    大型上市险企规模保费市场份额回升的另一面是,中小险企规模保费市场份额的萎缩。近年来,部分经营风格激进的民营险企通过大量销售中短期保险产品实现保费及资产规模大幅增长,而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中小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开始走下坡路。

    2016年以来,监管连续下发新规调控中短期产品的潜在流动性风险。例如,保监会于2016年3月下发《关于规范中短存续期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2016年9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人身保险精算制度有关事项的通知》和《中国保监会关于强化人身保险产品监管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新规对万能险等中短存续期产品限制收紧,对中小民营公司保费增速影响明显,但对大型公司影响有限(大公司主要以长期险种为主)。

    同时,保监会针对保险公司合规经营、股东股权信息披露及保险资金股票投资等问题相继出台新的监管规定,全面推动行业回归保障、理性经营。东吴证券认为,在新的监管政策导向下,过去依靠激进经营实现弯道超车的中小险企未来将面临更加严酷的竞争环境,行业市场格局将固化,传统的大型龙头险企有望充分受益。

    从这些政策影响来看,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有数据可对比的74家寿险公司,前4个月,有37家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出现同比下滑。规模保费下滑幅度超过50%的寿险公司有13家;下滑幅度介于30%到50%的寿险公司有6家;同比下滑幅度最大的为中法人寿,下滑99.6%。

    从4月份单月的情况来看,多家中小寿险公司规模保费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有37家险企实现了规模保费的负增长,占比刚好50%。其中46家中资险企中,仅19家实现规模保费正增长;28家合资险企中,却有18家实现正增长。

    其中,上海人寿2017年原保险保费下滑97%,规模保费下滑六成。长城人寿、瑞泰人寿等一众成立年头颇久、非资产驱动负债型的中小寿险公司也出现了超五成的规模保费下滑。

    东吴证券表示,近年来,相比于银行、券商、信托等稀缺性金融牌照,保险牌照发放速度相对较快,保险牌照发放节奏较快造成行业竞争日趋激烈,驱动部分中小险企以激进的经营方式及中短期保险产品扩充规模,过度激进则扭曲行业本身的风险保障属性。而在监管新导向下,保监会对保险牌照的发放趋缓、审核趋严,我们认为一方面利好行业良性竞争、理性经营,另一方面利于大型保险公司在固化的市场格局中进一步增强竞争优势,形成垄断竞争格局。

    华泰证券研报也提到,现在对包括中短存续期产品、快返产品、万能险的限制,将遏制价格战,弱化产品投资属性。在保障为先的情况下,渠道广、产品承销能力强、精算队伍优的大型险企将更能衔接市场空挡,提高市场份额,而中小险企将面临更严峻的转型压力。

上一篇:九成险企初步建立风险管理框架 “应试”思维局限险企风险管理内涵

下一篇:43家险企万能险保费负增长 其中18家下降超八成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