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兜底概念股增至24家 监管部门“逼”出更多细节和风险提示

2017-06-12 01:05

    编者按:曾几何时,在股价连续大跌之际,多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及高管进行增持。如今,增持的方式变成了大股东、董事长倡议员工增持,并承诺进行“兜底”。在这个新变化背后,是大股东和高管们缺钱了吗?如果是缺钱,为何又敢承诺“兜底”呢?对于这波突然冒出的“兜底增持”,还有太多的问号待解。

    ■本报记者 桂小笋

    自6月2日有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向全体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书,并承诺为损失兜底之后,两市“兜底”概念股横空出世,引发关注。

    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自6月2日起至6月10日,两市共有24家公司发出鼓励员工增持公司股票的倡议书,其中,有多家公司在发布增持倡议书之后,发布了补充公告,对“兜底资金”来源等事项进行说明。

    在此期间,两市多家公司在倡议书发布之后,股价发生异动,由此,监管部门对此给予关注。深交所明确要求上市公司应当披露增持主体、增持期限、兜底条款等具体内容;披露倡议人补偿员工持股亏损的具体实施细则;披露员工购买公司股票的资金来源以及取得相关股份的表决权归属等。

    对于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倡议员工增持自家股票的行为,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对《证券日报》记者提及,“所谓兜底,就是让员工冒风险和大股东绑在一起当,股价处于波动甚至疲软期时,这种兜底就是存在巨大风险的。”

    “补丁”公告开始出现

    在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倡议员工增持自家公司股票,并承诺为损失“兜底”之后,监管部门对这种行为关注力度加大。

    从公开信息中可知,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发布更多的细节,包括增持主体、增持期限、兜底条款等具体内容。

    监管效果已然显现。

    6月10日,罗牛山、国际医学等公司发布了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向全体员工发出增持公司股份倡议书的补充公告,对市场关心的“员工因增持股票产生的亏损”、“补偿资金来源”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因增持罗牛山股票产生的亏损”这一定义上,罗牛山解释,是指公司及全资下属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体在职员工在2017年6月8日至6月12日期间通过二级市场净买入罗牛山股票,其在12个月后仍持有的公司股票价格低于增持期间股票买入均价并且在职,公司董事长徐自力将以现金形式对亏损部分予以全额补偿。

    同时,罗牛山还公示了补充金额计算公式及补偿计算时点等内容,其它企业的公告来看,补充披露的内容也大致相似。

    实际控制人质押仍受关注

    对于各界比较关注的补偿资金来源上,公告多数提及,系实际控制人、董事长的自有资金。

    不过,沈萌认为,当股价波动或疲软时,员工的资金虽然有所谓兜底但实质上等于放弃了自己资金的机会成本。

    此外,由于此前不少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大股东曾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进行质押,而在不断震荡的行情中,这些质押的股份的平仓风险也一度引发了各界关注,因此,有外界的观点认为,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此时发布倡议全体员工增持自家股票的行为,旨在炒作概念拉高股票价格,以缓解自己此前质押股份的平仓压力。

    鉴于此,在发布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倡议全体员工增持股票的补充公告中,除对“兜底”的细节及补偿资金来源进行说明之外,对于投资者而言,关注的问题还有这些倡议者此前的质押问题。

    从公告中来看,这些发布公告倡议全体员工增持的企业中分为两类,一类是倡议人(即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董事长)此前已将持有的股票大部分进行了质押;另一类则是所持股票“十分安全”,并未进行质押或质押比例极低。

    当然,无论是哪一类的股东,都在补充公告中提及,“本次倡议公司及下属全资子公司、控股子公司全体在职员工增持公司股票是建议性行为,是否购买取决于员工个人意愿,具有不确定性。”

上一篇:今年以来47家公司重组失败 中小创公司占比过半达27家

下一篇:触景无限携手Intel共推点睛计划 CEO肖洪波称深掘智能感知市场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