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国资委最新表态!关于上市公司、重组……

2024-01-24 12:04

    本报记者 杜雨萌

    1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出席介绍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实现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图为发布会现场。摄影/杜雨萌)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袁野介绍,2023年,中央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9.8万亿元、利润总额2.6万亿元、归母净利润1.1万亿元,实现高质量的稳步增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研发经费投入1.1万亿元,连续两年破万亿。

    三方面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上市公司是央企重要组成部分,央企的优质资产基本都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和整个央企的高质量发展息息相关。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一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持续发力。”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产权管理局负责人谢小兵称,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

    一是继续构建定位清晰、梯次发展的上市格局。推动企业按照“做强做优一批、调整盘活一批、培育储备一批”总体思路,稳步做精增量,把优质的不断向资本市场输送,同时积极做优存量,让上市公司在所处行业深耕细作,成为优强的上市公司,成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另一方面,对一些企业非主业、非优势的上市平台,下定决心、主动施策,坚决调整盘活。

    二是持续发力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将跟证券监管部门加强合作、加强沟通,合力推动央企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水平,进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同时,妥善化解上市公司风险,推动上市公司做资本市场诚信经营、规范运作的表率。

    三是进一步研究将市值管理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前期,已经推动央企把上市公司的价值实现相关指标纳入到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在此基础上,将把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的考核,引导中央企业负责人更加重视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场表现,及时通过应用市场化增持、回购等手段传递信心、稳定预期,加大现金分红力度,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去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一项牵引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积极的工作进展。”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庄树新介绍,中央企业去年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完成投资2.18万亿元、同比增长32.1%。

    庄树新称,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完善推进机制、优化支持政策,集全系统之力,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以央企产业焕新和未来产业启航“两个行动”为抓手,加快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上取得关键进展,在央企布局结构上实现战略转型。

    具体来说就是:谋划推动一批重大工程,遴选战新产业“百项工程”,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施人工智能AI+等专项行动,抓紧在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形成标志性成果;加快以技术突破支撑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启航企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深地深海、激光制造等领域形成标志性产品;系统构建新型产业生态,创新中央企业、地方及各类所有制大中小企业合作模式,强化跨企业、跨领域协同,共建高效协同、良性发展的产业生态,加快战新产业基金落地见效,切实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好发挥国资央企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中的引领作用。

    推动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既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务院国资委的工作重点。

    国务院国资委副秘书长、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局长、新闻发言人李冰称,下一步,国务院国资委将按照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有关要求,围绕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目标,推动重组整合工作进一步走深走实。

    一是加强统筹谋划,提升重组整合整体成效。从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全局出发,结合“十四五”规划落实,统筹谋划好重组整合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有计划、有节奏地调整优化布局结构。

    二是突出服务国家战略,稳妥实施战略性重组和新央企组建。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等战略,作为战略性重组、新央企组建的着力点,持续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充分发挥国资央企“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

    三是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专业化整合。发挥中央企业引领带动作用,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特点,更大力度开展信息通信、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领域专业化整合,积极开辟新赛道、抢占新高地、塑造新优势,深化产业链生态圈战略合作,加快提升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水平。

(编辑 闫立良)

上一篇: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中化以新质生产力绘就好“丰”景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