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新书发布 展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变迁历史

2019-04-24 17:38

    本报记者 苏诗钰

    2019年4月24日,由国民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新书发布暨研讨会于京举行。

    中国在1978年走上改革之路,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到2018年已经走过了四十年。在这四十年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高速增长,居民人均收入年增长达到7.4%,从世界上特别穷困的低收入国家变为中等收入国家;按GDP总量计算的经济规模,连续超过瑞士、荷兰、澳大利亚、墨西哥、西班牙、加拿大、俄罗斯、巴西、英国、意大利、法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四十年的改革和经济发展改变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近14亿中国人的命运,也因此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宏大的事件,非常值得详细记录和深入研究。

    经济学家王小鲁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参与了多方面的改革研究,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目睹了改革开放多方面的进展。《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是王小鲁从改革亲历者和研究者的视角,对四十年改革开放做出的总体回顾和梳理,并依据大量事实和数据分析说明中国为什么走上改革之路,改革取得了哪些进展,遭遇了哪些阻力,遗留了哪些问题。书中分不同时期回顾了农村家庭经营、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特区和沿海开放、国企改革、价格双轨制改革、财税金融改革、股份制改革、住房改革、社保体系建立、加入WTO、推进城镇化发展、反腐等一系列改革历程,分析了这些改革发挥的作用,为读者展示了一幅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变迁的历史画面。

    回顾中国改革四十年来的不平凡经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坚持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基本方向、坚持以惠及人民大众为改革和发展目标,是过去改革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当前,改革与发展都处在一个重要关头,能否继续推进改革,是未来能否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关键。

    王小鲁在《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中指出,中国经济增长仍然有巨大潜力。其一,目前我国城镇化率还不到60%,未来城镇化发展仍然有巨大空间,能够继续发挥火车头的作用,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但相关体制和政策需要调整,特别是要把城镇化中“见物不见人”的倾向,转到“以人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并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其二,民营经济蕴藏着巨大的发展动力。改革四十年的经验证明,民营经济部门的增长始终引领着整体经济的增长,不仅增长更快,而且投入产出比更低(即以更低的投入带来同样的产出),在经济不景气时减速更慢,恢复时复苏更快。只要有公平竞争的条件,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潜力就仍然巨大。因此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政策一视同仁,减少行政干预极其重要。其三,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够为未来增长提供强大动力。近些年来,在一些领域里,市场导向的科技进步已经出现了加快的苗头。而要让这些潜力得到释放,除了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还需要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使知识产权得到充分保护,使创新得到尊重、收到回报;同时需要改革科研体制和教育体制,去行政化,增强市场激励,鼓励多元化发展。

上一篇:《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发布 指出全国市场化程度仍存在显著差异

下一篇:楼市去库存平稳推进 未来政策将“托底盖帽”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