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第三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2018)在京举行

2018-12-27 09:29

    2018年12月24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和中国财政学会在北京举行第三届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2018),论坛主题为“财政改革:40年的经验与新时代再改革”。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余蔚平出席会议并致辞。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财政学会会长楼继伟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秘书长傅志华主持。

    为从学术角度总结提炼我国财政改革的经验,更好发挥财政的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组织撰写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1978—2018)》一书,在论坛同步发布。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尚希和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兼社长黄书元对新书进行了特别介绍。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财政学会副会长高培勇,河北省政协常委、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齐守印等专家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专题演讲。

1.jpg

    财政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余蔚平在致辞中指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精神,共同回望财政改革40年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意义重大。4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财税体制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财税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实现多点突破,纵深推进,为经济社会转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强大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把研究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从国家治理的全局和高度来深入开展财政理论和政策研究,为推动新时代财税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2.jpg

    楼继伟会长作了题为“不忘改革初心,推进财税改革”的主旨演讲。他指出,财政改革走过了极为不平凡的历程,在困难和挑战中不断深化,支撑了中国40年的改革与发展,为奠定中华民族复兴之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但长期以来,社会上对一些重大财政问题的认识不尽客观准确。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必须抱着“对历史负责、对改革负责”的精神,回归本源,在当时的历史场景中科学认识40年财政改革,客观反映实际情况和问题全貌。楼继伟会长简要回顾了40年财政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并提出纪念改革,最好的方式是不断推动改革,要通过改革强化财政的国家治理功能,切实树立问题导向,厘清症结和来龙去脉,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建议,更好地为决策服务。

    新书发布环节,刘尚希院长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1978—2018)》的基本架构和主要观点,阐明财政的本质在于公共风险治理,成为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撰写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1978—2018)》,从财政视角描绘了波澜壮阔的40年伟大改革历程,揭示了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和经验。刘尚希指出,应在“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政治、经济、社会”两个框架中,认识财政的作用,从经济、社会、法治和国际等四个维度认识财政改革的40年历程。财政的本质在于治理公共风险,公共风险的变化成为40年财政改革的逻辑。由科学理性转变为风险理性,采取治理公共风险的行为主义路径,推动了财政改革的深入开展。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兼社长黄书元在演讲中指出,牵扯社会利益神经的财政始终是改革开放的中心和基础所在,国家治理中的任何“破”与“立”都与财政改革息息相关,财政政策平衡各方诉求,形成了改革开放的凝聚力、行动力和创造力。

    主题演讲环节,应邀参加本届论坛的专家、学者,围绕40年财政改革、财经热点以及新书《中国改革开放的财政逻辑(1978—2018)》,进行深入研讨,观点精彩纷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的演讲,梳理了宏观调控的逻辑演变,基于宏观经济的现实形势分析了需求侧管理的积极财政政策,再借鉴西方“滞胀”治理的学理思路分析了中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必要性,结合当下强调认识稳中求进,“稳”侧重需求管理,“进”侧重供给侧改革,注重发挥财政政策的供给效应势在必行。中国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基于中国增长阶段转换,从相关领域历史峰值相继出现和需求结构、供给结构、金融结构等相继调整,揭示了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规律,并提出未来发展需由“爬高山”转向“填洼地”。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培勇分析了我国财政针对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进行的适应性改革和匹配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的财政治理现代化改革,在此基础上分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三个层次分析了财政改革的历史演进和新时代财政改革的治理逻辑,认为现代财政制度是公共财政的升级版,总结了现代财政制度的公共性、非盈利性、规范性、基础性和支撑性的特征。河北省政协常委齐守印从公共风险逻辑、国家治理逻辑、制度变迁逻辑、问题导向逻辑、公共经济逻辑和唯物辩证逻辑等六个逻辑来认识中国财政改革,分析了各种逻辑的内涵和特色,及相对应的推进改革的理论逻辑与考量。

    “财政与国家治理论坛”是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打造的探讨相关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第一届和第二届论坛分别在2016年11月和2017年12月在北京成功举行,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深入研讨,深化了财政与国家治理关系的认识。

上一篇:《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8》:投资和价值重估致社会净财富增长

下一篇:5月份《住房市场发展月度分析报告》:北京房价环比首降 区县板块中通州最抗跌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