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16年中国股市取决于两个问题

2016-01-04 19:58

 

     周一早盘,沪深两市低开,随后持续大幅下挫,截至午间收盘沪指跌幅已近4%;午后开盘,两市跌幅持续扩大,沪深300指数在午后13点13分跌幅扩大至5%,触发15分钟熔断机制,个股全面暂停交易;两市在13点28分恢复交易后再度下探,沪深300指数跌幅扩大至7%,触发第二档熔断,两市暂停交易至收市,最终沪指报3296.26点,跌242.92点,跌6.86%;深指报11626.04点,跌1038.85点,跌8.20%;创业板报2491.24点,跌222.81点,跌8.21%。两市有1400家股票跌停,成为了开门黑,而且黑得透心凉。
   从盘面看,第一次触及熔断是在13:23,触及第二次熔断是在13:34,从5%下跌到7%仅仅用了6分钟,可以说下跌,说明了熔断机制下,投资者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让市场预期熔断机制平滑市场波动成为了笑谈。
   笔者一直不看好熔断机制,就在于中国股市是一个情绪化较为浓重的股市,散户羊群化,而机构散户化,市场波动极大,大家做的都是趋势行情,在利空作用下,一旦市场出现弱势下跌,大家机会出现恐惧心理,尤其是在熔断机制下,大家都担忧自己的筹码没有办法抛售,于是争先恐后的压低价格抛售,让熔断机制成为市场助跌的利器,放大了市场的利空作用。当然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一旦市场情绪高涨,看涨后市,那么大家就会竞相追高操作,生怕自己拿不到筹码。从而很快触及涨幅熔断。
   因此熔断机制不可能平滑市场波动,反而导致市场大涨大跌,放大市场波动,从而加剧市场风险。因此股市政策方面尤其要重视利空的控制,以避免市场出现非理性下跌。今天市场下跌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18号文证监会没有表态,另一个是新股节奏没有预期,至于人民币暴跌只是股市爆挫的另一导火索,人民币没有暴跌,股指也是难逃下跌的厄运。
    近段时间市场加大直接融资比重的声音此起彼伏,不断高涨,2015年12月25日上午,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介绍,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优化金融结构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主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降低我国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二是降低我国企业的杠杆率,三是分散我国金融体系的风险。到2020年,基本建成市场化、广覆盖、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严监管的直接融资体系,直接融资比重显著提高。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5年第四季度例会日前在北京召开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
   随着上交所推出战略新兴版,深交所也不甘示弱,要重启深交所主板IPO,两家交易所争夺上市资源已经白热化,而市场IPO堰塞湖依然严重,截至12月17日,已经受理首发企业718家。其中,已过会67家,未过会651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633家,中止审查企业18家。IPO任务在16年显得十分艰巨已是不争的事实。
  市场IPO炙手可热,而市场承受能力却是显得有点弱不禁风,如何平衡投融资平衡成为管理层的一道难题,也成为投资者十分关注的对象,从管理层来说,推行注册制已经是难以逆转,而注册制的核心思想就是放开上市价格和上市节奏,这在目前市况下,无疑就是一场灾难的开始,所以管理层提出了一个两年缓冲期,但缓冲期如何安排上市节奏始终是一个谜,让投资者颇费思量。正是由于IPO节奏十分不明确,其中弹性十分之大,而股票市场讲究的是稳定的预期,所以近段时间市场走势就显得很渺茫无序。
   实际上管理层也是左右为难,人为控制上市价格和节奏,成为市场的背书者,市场就开始恶炒新股,导致新股需求虚火旺盛,让某些市场派人士十分不满,指责证监会行政干预副作用,但如果放开新股价格和节奏,那么对低迷市场而言,又会出现巨大波动,被指责为竭泽而渔。
   作为缓冲期,笔者还是建议证监会实施总量控制,按照大致均衡的原则,制定一个年度融资计划,包括年度融资总量和年度上市公司数目,上市数目在笔者看来不能超过200家,也就是每个交易日一家,如果行情火爆,年度涨幅超过20%,可以考虑增加20%,年度融资总量控制在2500亿元左右,根据行情变化,可以增加20%。反过来亦是如此,如果年度跌幅超过20%,相应缩减20%上市公司数目和募集资金总量。在均衡原则下,让市场自己去安排公司上市事宜。
   六月底暴跌以后,证监会出台了18号文,硬生生的结束了产业资本减持行为,但这个终止行为是被证监会硬硬压制下来的,不是市场自愿的结果,所以一旦政策许可,原有减持行为就会叠加新的减持行为,让市场出现一波减持狂潮,而这个减持狂潮叠加注册制利空,就会更加疯狂。18号文没有到期,作为预热,很多公司已经纷纷发布减持公告,争取在第一时间内完成减持行为,早日落袋为安思想已经在市场发酵。
   市场减持究竟有多大压力,据中金公司估算,若无任何政策对冲的情况下,1月份规定到期后市场将直面至少1500亿元以上的减持压力。估算1季度的净减持压力在3500亿元左右,分别占到目前市场存量资金20400亿元的7%和17%左右,这还是按照现有存量资金测算,如果市场继续下挫,投资者信心丧失,存量资金将继续流出,占比将进一步提高,这对资金面是一个严重考验,产业资本减持不仅仅影响资金面,也影响信心面,前总理就认为信心比黄金更珍贵,一旦信心丧失,恐慌情绪蔓延,市场要重回强势就十分困难。
  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产业资本减持新规,防止产业资本大比例套现已经是当务之急,笔者依然倾向于原有观点,那就是产业资本年度减持规模不能超过自由流通市值的1%,至于安排谁减持,那是上市公司自己的事情,由他们自己商量着办。
   笔者认为中国股市未来走势取决于IPO节奏和产业资本减持新规,只要这两个市场隐患不除,中国股市16年走势绝对不会乐观,至于熔断机制不仅不会起到平滑市场波动的作用,反而会加剧市场波动,放大市场利空。而只要IPO预期透明了,有让市场觉可以承受,产业资本减持新规符合市场预期,那么市场走势就会相对乐观,熔断机制可能会转化为利好放大器,成为助涨市场的有效工具。

 

上一篇:谁让中国股市从大繁荣到大暴跌

下一篇:资产慌恐将被改写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