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3月份CCPI创近10年来最高 专家认为需稳定通胀预期

2021-04-20 01:27

    本报记者 刘琪

    今年3月份,中国大宗商品价格指数(CCPI)保持上行态势,创近10年来最高。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3月份CCPI总指数为176.78点,比2月份上涨3.4点,涨幅1.9%;比年初上涨11.4点,涨幅6.9%;比上年同期上涨50.2点,涨幅39.7%。

    从全球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从去年二季度开始进入上涨通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大宗商品价格指数显示,2020年4月份至2021年2月份,全部商品指数上涨了67%。其中,能源指数涨172%,原油指数涨170%。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也受到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的高度重视。今年4月8日,金融委召开第五十次会议强调,“要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特别是关注大宗商品价格走势”。

    中原证券研报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上游企业有利,但持续的高价可能伤害整体经济和民众生活。譬如,挤压中下游企业的利润,推高通货膨胀水平,消耗国内外汇储备等。

    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会议指出,加强原材料等市场调节,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对于大宗商品进口国来说,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将直接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导致通胀预期发生变化,从而对货币政策操作产生影响。大宗商品作为重要的中间投入品,价格波动会对加工冶炼、航空交通、化工等下游产业中的企业运营产生影响,从而波及就业和经济增长。”中国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有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过大,投机情绪浓厚,同样会冲击金融稳定,对货币政策提出更多稳定要求,调控压力也将随之上升。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对内就是要稳定物价。不过,央行在决定货币政策过程中,不会过多受特定时点或短期物价水平左右,而会主要参考一段时间的CPI走势及未来走向。由此,尽管二季度国内CPI、PPI将出现较快上行过程,但不会引发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稳字当头,不急转弯”的基调有望贯穿全年。

    面对当前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我国货币政策该怎么走?王有鑫认为,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尚不稳固,不同区域、市场分化明显,大宗商品市场供需未出现根本性变化,价格不具备持续上涨基础。但我国作为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相关行业的生产和经营带来压力。因此,货币政策还应继续坚持以稳为主,注重结构性工具运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缓解原材料成本上涨对企业的影响。

    面对大宗商品价格涨势,王青认为,“货币政策的首要任务是稳定通胀预期。”为此,他建议,除了加强市场沟通外,二季度货币政策在保持定力的同时,或将从公开市场操作层面入手,适度收紧市场流动性,释放稳物价信号。而且,考虑到当前市场利率均已升至相应政策利率水平附近,加之大宗商品价格涨势难以持续,估计二季度市场利率升幅将较为有限。

上一篇:一季度多项重磅数据实现“开门红” 经济持续增长“信号强”

下一篇:易纲:增强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国际投资者吸引力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