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沪惠保成立两个月“圈粉”739万人 新型保险对传统保险形成“挤出效应”

2021-07-18 23:31

    本报记者 苏向杲

    看似微不足道的创新,往往能对旧有商业模式形成巨大冲击。今年以来,新型保险就对传统保险形成虹吸效应。7月15日,据沪惠保官方微信公众号披露,在2个月零3天的时间内,沪惠保参保人突破739万人。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上半年,类似沪惠保的各地惠民保参保人超过5700万人,呈井喷式增长。

    一边是新型保险爆发式增长,另一边是传统保险迟步不前。据银保监会披露,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仅增长5.2%,不少老牌保险公司增速近乎停滞。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险企人士及机构认为,今年保险业保费增速缓慢的一大原因是,惠民保、互助保险等新型保险在满足了不少保险需求的同时,对重疾险、寿险等传统保险需求形成“挤出效应”。

    新型普惠型保险加速迭代

    新型保险加速迭代,引领保险业新增长极。

    大量的保险需求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满足是新型保险频出的土壤。资深保险精算师徐昱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普通消费者对保险的需求可概括为五个字:生、老、病、死、残。基于此的保险配置原则为:先需求后产品、先大人后小孩、先保障后理财。其中,重疾险等产品属于消费者需求最为刚性的产品,但目前重疾险产品普遍价格较高,难以满足大量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需求。

    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主打“低保费、高保额”的创新型产品被迅速开发出来,并得到了消费者追捧。如,近两年的百万医疗险、网络互助(类保险)、惠民保等创新型产品,因保费低、理赔额高等特征,频频“出圈”,迅速“圈粉”了一大批保险消费者。

    例如,根据艾瑞咨询测算,2020年百万医疗险参保人数超0.9亿人,较2019年投保人数提升42.9%,总保费突破500亿元,百万医疗险件均保费约555.6元/人。

    再如,此前的相互保在产品预约阶段,就吸引了超过1000万人参与。此后多家头部互助平台也迅速吸引了数千万人参保。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模式,由于高性价比,一经推出便受到年轻群体的欢迎。今年以来,虽然部分互助平台因经营、合规等问题相继停止运营,但消费者对高性价比的保险需求却并未因这些平台的关停而消失。

    相反,随着消费者保险意识的觉醒,其对高性价比的保险需求将更强烈,惠民保参保人数的爆发式增长就是一个很好例证。据银保监会披露,2020年全国累计超4000万人参保惠民保。今年上半年,仅用半年时间,惠民保参保人就突破5700万人。

    惠民保广受消费者追捧的最主要原因是便宜。根据艾瑞咨询测算,百万医疗险年保费普遍在200元-2000元,属于中端医疗险;而大部分惠民保年保费低于200元,属于中低端医疗险,尤其是多个爆款惠民保直接将保费压到100元以下,进一步提升了性价比。

    新型保险的爆发式增长,有互联网加持、政府支持、保险理念逐渐被普及等诸多原因。不过,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消费者对差异化、个性化、定制化的保险需求一直存在,且未得到完全满足。

    新型保险冲击传统保险

    与新型保险爆发式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传统保险增速缓慢。

    银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保险业保费收入同比仅增长5.2%。从头部保险公司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保和新华保险上半年累计实现总保费收入15301亿元,同比微增0.64%,增速基本停滞。

    就上半年行业保费增速放缓的原因,一些业内人士指出,增速缓慢或与开门红透支保险需求、宏观经济等多重因素有关。不过,近期有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众多原因中,核心原因还是,互助平台、惠民保等冲击了传统保险产品的需求,这背后更深次的原因是保险业长久以来的供给与需求“错配”。

    国泰君安分析师刘欣琦表示,2021年上半年上市险企寿险保费增速逐月下滑,核心原因是:在互助类产品、惠民保等互联网产品的保险普及、教育影响下,客户对保险保障的认知水平不断提升,而保险公司延续粗放式人力发展的模式下,代理人销售能力不足以满足客户提升的保险需求,从而导致供需错配,代理人销售难度加大。

    持有相同观点的还有国盛证券分析师马婷婷,其表示,惠民保等普惠保险的普及对于同质化商业保险产品存在一定“挤出效应”。长期来看,市场保险需求日趋多元化,各家代理人转型发展仍需一段时间。

    解决供需错配或许是解决当下行业保费增速低迷的一种途径。大家财险总经理施辉撰文称,在人民追求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过程中,将产生新的保险需求,围绕基本生活的“衣食住行、娱乐教育、生老病死”将产生海量差异化的保险需求。但传统模式下这些需求很难被细分、挖掘和满足,“目前行业产品基本同质,因此,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主要矛盾是变化了的多元需求与产品服务供给侧不平衡的矛盾。以客户为中心,首先得知道什么是客户差异化的、真实的需求,要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现、挖掘、激发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生理、心理、教育程度的消费者的最迫切保险需求。”

    监管层早已意识到普惠型、差异化的保险产品对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今年4月份,银保监会经过广泛调研,起草了《关于进一步丰富人身保险产品供给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该意见稿不仅提到了发展普惠保险的重要性,更是提及保险产品要“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

上一篇:保险股下行背后蕴含向好迹象 外资逆势大手笔加仓中国平安

下一篇:保险资管业协会上半年共注册债权投资计划规模4579亿元 同比增长82%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