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生物医药估值体系重建 产品管线成企业试金石

2019-07-07 23:40

    本报记者 张敏

    作为科创板重点支持行业之一,生物医药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国内创新药政策环境逐步与欧美接轨,创新药仍是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的最大“风口”。同时,发掘全球首创新药的研发企业也将成为医药行业股权投资的重要方向。

    如何对创新药及研发企业进行合理的估值,是未来医疗投资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无论是对于自主研发新药的企业,还是通过并购或者licensein的方式获得新药品种的企业,合理的新药项目价值评估都是非常重要的。”兴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徐佳熹表示。

    创新药成医药投资最大“风口”

    创新药一直是医药研发皇冠上的明珠,从中长期而言,创新药仍是未来几年医药投资的最大“风口”。而我国创新药研发亟需取得突破的领域仍主要集中在first-in-class药物的研发。

    “目前国际通行做法是通过并购或者licensein的方式获得重磅创新药,比如美国辉瑞、以色列Teva以及我国的再鼎医药、基石药业、索元生物等。”久友资本执行合伙人孙毅表示。

    其中,licensein,其核心是“产品引进方”向“产品授权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费用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或地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而这也是中国制药企业布局创新药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

    创新研发企业索元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罗文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公司从国际大药厂引进经过临床II、III期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并对部分病人有效的新药,利用其独创专有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平台技术在残余的临床样本中找到可预测药物疗效的生物标记物。通过使用这些新发现的生物标记物作为伴随诊断来筛选病人,公司重新开展临床试验,从而优化疗效、安全性和耐受性,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

    创新药估值体系将实现转变

    众所周知,生物医药、尤其是创新药的研发需要耗资数十亿美元、耗时五六年甚至十年,而这也让众多投资机构望而却步。尽管意图进入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机构很多,但让他们望而却步的是,如何对投资标的进行合理的估值。

    “创新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一大特点是,它每个临床阶段的研发都有价值。”一家创新药研发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在此背景下,创新药企的研发管线“含金量”成为估值的重要因素。

    徐佳熹认为,随着创新药政策环境逐步与欧美接轨,A股、H股资金来源的国际化和创新药标的的日益增加,未来创新药估值体系将有望实现从PEG向Pipeline(产品管线)转变,今后具有大品种pipeline的企业将会获得估值溢价。

    “大多只有一条或者两条全球首创新药的管线,为平衡风险,其他管线会是best-in-class或者me-better。”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

    对于创新药的风险和挑战,罗文向记者介绍,公司的模式是从基于临床II期或III期试验失败药品中发现的机遇,省却了药物靶标鉴定、高通量药物筛选、临床前实验、早期临床试验等步骤。从药物收购到批准,约为期4-6年,包括收购费用在内,只需花费2000万至5000万美元。

    创新药企资本化提速

    随着科创板、港股主板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和医药行业自身估值标准的转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一大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多管线研发能力的生物医药企业选择资本市场上市。

    2018年11月科创板概念被正式提出,为未盈利科创企业罗列了五类上市标准。其中标准五即要求上市企业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特别提到,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

    “上市标准五其实就是科创板为生物医药行业专门开辟的快车道”一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科创板对医药公司盈利不做要求,强调的是公司的创新和技术能力,未研发周期漫长、投入资金巨大的创新型的生物科技类公司创造了良好的资本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罗文表示,资本的介入,也将大大推进生物研发的进程,而新药的上市将为老百姓提供更多治疗的选择,也为新药价格高企、仿制药大行其道的国内市场,提供更加低廉的新药零售价格。

(编辑 才山丹)

上一篇:中烟香港股价惊魂异动 单日振幅近70%背后谁在玩火?

下一篇:创新药企业上市潮起 专家称估值体系亟待重建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