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缺芯!缺芯!缺芯!如何应对这一世纪难题?

2021-12-10 21:16

    本报记者 贾丽

    芯片缺货现象2022年或将持续。年关将至,手机大厂们纷纷召开紧急会议。摆在它们面前的只有两个选择:囤货或造芯。

    一边厢,三星移动认为“芯片荒”在明年还将会持续,计划与供应商签订年度合同,将芯片储备量由2周增至4周。

    一边厢,OPPO发文官宣“造芯”,2000人研发团队已就位,小米也成立了芯片公司。

    面对这场危机,全球手机厂商都加快了动作。

    三星囤货、小米OPPO造芯

    全球厂商紧急应对

    近日,有消息指出,受芯片缺货影响,三星智能手机生产受阻。三星移动认为“芯片荒”还将在2020年持续。三星高管一致同意,保障芯片供应是三星公司实现全年销售目标的关键。

    为此,三星移动计划与供应商签订年度合同,同时储备4周的芯片数量,以往三星都是储存2周的芯片数量。

    有业内人士称,此前,华为也在台积电紧急追加了一笔订单,涉及800万颗的麒麟9000系列芯片,但也是杯水车薪。

    另有一批手机大厂加紧造芯。

    近日,OPPO官方宣布将于14日发布首个自研芯片。据称,其首款自研芯片将定位于独立NPU(神经网络处理器),基于6nm先进制程EUV工艺制造,并由台积电代工。

    OPPO为造芯,曾在供应商联发科及紫光展锐聘请高管和工程师,还接触了高通和华为海思的人才。据透露,OPPO芯片团队目前已有超过2000人,大部分研发人员来自高通和英特尔,且已于今年6月完成流片。

    除OPPO外,小米、vivo也都相继发布过自研芯片,小米此前曾推出自研的澎湃S1,vivo则推出了V1这颗ISP芯片。

    小米的造芯事业在近日有了新进展。耗资15亿元的玄戒技术,成为小米在芯片产业的又一触手。为加速造芯,小米一度从中兴手机和紫光集团挖角。卢伟冰此前曾表示,手机领域今年最缺的是处理器、屏幕驱动和电源充电芯片。

    有产业链人士向记者透露:“除了华为,目前大部分手机厂商芯片适用于中低端手机上,部分刚刚进入量产阶段。虽然进度不一,但无疑国产手机芯片已在芯片领域迈出重要脚步。”

    从手机大厂的一系列动作来看,缺芯已经严重威胁到它们的出货量。由于芯片供应不足,苹果交货时间延迟,调低iPhone发货量。小米、OPPO、vivo等也下调了供货量,幅度最高达25%。

    “芯片短缺危机下,储备一定芯片是应对措施之一,但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半导体产业价格波动较大,囤芯需谨慎。目前,手机SoC芯片制造难度较大、投入高。完成7nm以下的芯片初步制造就要耗费高达十亿元以上。以小规模难度低、对制程先进性要求不高的ISP芯片作为造芯切入点,是很多手机厂商的选择。”紫光展锐相关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

    多米诺效应传导至产业链

    囤芯、造芯多手布局

    当下,受疫情、需求激增、限电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全球正在经历最长时间、波及最广的一次芯片短缺。

    芯片供应短缺问题每3到4年就会发生一次,但大多在数月内就可缓解,然而这次芯片供应危机从2020年春季持续到了2021年秋季,已历时一年半之久。

    会计和咨询公司德勤预计,这场芯片短缺将至少持续到2022年,从而波及某些组件超时发货。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这一情况要到2023年才会出现转机。

    缺芯的多米诺骨牌也正朝整条产业链传导。根据高盛一项研究报告,此次芯片危机已波及169个行业。而手机是汽车之外,受到影响最为严重的产业。

    纵观全球,虽然台积电、三星、中芯国际等纷纷投资扩大晶圆产能,但在全球需求量激增、疫情影响之下,手机芯片还是供不应求。

    “由于缺乏光刻机,很多芯片无法实现量产。当下,产业链最重要耗材的光刻胶也时常出现短缺。在高门槛下,纵使众多企业进入也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华为是少数能自研多种类芯片的企业,如海思麒麟、巴龙、鲲鹏等,但其主要从事芯片研发设计,在制造上大多由台积电代工。目前众多企业‘造芯’还仅是在芯片设计领域,上游制造被垄断,致使短缺现象严重。”紫光展锐上述人士称。

    华为MVP马超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困难重重,中国厂商依旧要迎难而上,啃下这块“硬骨头”。“目前三星掌握芯片从设计到封测的全栈技术,但苹果和华为在芯片制造方面则比较依赖于台积电等厂商。为了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华为、OPPO、小米等手机厂商仍不惜重金,布局芯片领域。”

    他认为,“芯片制造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很难快速突破,而断供又让整个IT终端厂商产生补库存的强烈冲动。囤芯和造芯可以同步进行,有效调节以渡难关。”

(编辑 上官梦露)

上一篇:​苹果供应链危机持续发酵 最新品市场供应量骤减50%

下一篇:3nm之争暗潮汹涌芯片制造巨头对抗升级 国产半导体迎发展契机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