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上市公司回购应少蹭热度多立口碑

2021-08-09 00:51

    谢岚

    近日,一大批上市公司相继开启护盘模式。除了已经启动的回购方案,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仅7月份以来(截至8月7日)又有39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

    回购潮起总的来说显示了这些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有助于维护企业和投资者利益,增强市场信心,推动股票价值的合理回归。

    两大白电巨头格力电器和美的集团近年来轮番成为A股“回购王”。两家公司8月初也双双披露回购进展情况,其中,格力电器第三期回购已经完成了超过100亿元,美的集团回购完成了35.38亿元。相应地,这两家公司的股价也都有所反弹。

    不过从以往案例来看,也有一些上市公司或是一时“脑热”,或是想不花钱、少花钱蹭个热度,因而进行“作秀式”、“忽悠式”回购。譬如今年2月底,某上市公司就因回购期满,实际回购完成金额却仅占回购计划金额下限的15%,未完成原定回购计划而被监管机构出具警示函。

    还有个别企业的操作更是令投资者无语。去年,某上市公司曾抛出一份令市场震惊的豪华回购方案,但一年后,公司调整方案,回购股份数量直接缩水七成。不仅如此,在上述回购实施期间,公司个别大股东还马不停蹄地减持,减持数量几乎占到上市公司回购数量的一半。今年6月份,该上市公司被交易所问询,要求其说明调整回购计划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是否利用回购事项配合相关主体减持。

    当然,对于回购计划为何“食言”,这些上市公司也自有一番解释,常见的便是“哭穷”。上述两家公司的说辞中就包括“运营资金需求量大,公司资金主要用来保障年底业务需求”,以及公司需要为开发核心产品和对外投资留足资金。

    这当然拦不住投资者们继续吐槽:经营管理一家上市公司连这点计划性、前瞻性都没有吗?更何况,仔细一看,说好回购计划不变和改弦更张的两份公告前后相隔不过几天,这又让人怎么信呢?

    说来说去,回购虽好,还要量力而行,如果上市公司的自有资金并不充裕,那么超过自身能力范围的股份回购反而可能给公司带来负面影响。就像上述回购计划“食言”的上市公司,事实上,去年该方案一出就有不少分析人士认为这将导致公司现金流大幅减少,对经营业务无实质利好。

    金杯银杯不如口碑。随便玩文字游戏,“忽悠”了投资者,就要承担“狼来了”故事成真的后果。甚至,这一失信还会扩展到其他层面,有投资者表示:公司回购如此不讲诚信,谁还会相信公司的产品?

上一篇:华为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3204亿元 称要“有质量地活下来”

下一篇:亚虹医药回复科创板首轮问询 详解核心研发能力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