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科拓生物刘晓军:乳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益生菌越早越好

2020-11-02 11:09

    本报记者 谢岚

    “乳企要抓住历史的机遇,要从肠道科学入手。从肠道科学入手,我们的品牌和国际品牌就可以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在10月30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乳业资本论坛上,科拓生物总裁刘晓军如此表示。

    作为肠道健康的重要抓手,刘晓军在当日的主题演讲中,深入浅出地为与会人士介绍了益生菌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提出乳品企业应该充分重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菌种的价值,“越早做越好,谁做谁就能站在制高点上。”

    乳企应打造拥有自主产权的益生菌

    肠道被公认为人类健康的门户,而肠道的健康又与肠道菌群息息相关。作为地球上密度最高的微生态之一,肠道菌群是人类营养的命运共同体,一旦失调,就会引发慢性病、代谢病、饮食病和营养病。

    “维护肠道菌群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刘晓军道,“靶向肠道菌群可以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常见的药物疗法和营养干预有益生菌、益生元、包括医院里面用的粪菌移植,植物提取等,但对肠道健康起作用最直接,效果最好、最全面的还是益生菌。”

    乳制品是益生菌优良的载体。“益生菌多半是通过食物和饮料等介质进入人体体内的,通过乳制品携带的益生菌更加有利于存活或代谢。”刘晓军表示。

    也正是如此,他非常看好功能性乳品的市场增长潜力。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功能性食品市场,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到10000亿元。功能性乳品作为功能性食品的先锋,通过饮用乳品改善身体健康的消费者正越来越多。

    “比如希望改善孩子的食欲,保证营养摄入和身体发育,通过饮用含益生菌的乳制品就可以实现。年轻人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容易产生消化不良,也可以开发促进肠道通畅、焕发活力的含益生菌乳制品进行调节改善。”

    据了解,世界上跟乳相关的乳品企业和食品企业如雀巢、达能、养乐多等,都将肠道健康战略作为其整个健康战略的核心,由于他们研发起步较早,现已经拥有了优良的自主知识产权菌株,并常年持续在益生菌领域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成本去研究、挖掘益生菌的功能,增加其科学背书和应用价值。

    “世界范围内对肠道菌群的研究是持续升温的,2003年与肠道和菌群相关的文章只有300篇,到今年预计达到2万篇。”刘晓军认为,任何一个行业未来的发展,一定是科学先行,而对肠道以及肠道菌群研究热的兴起,将极大拓宽相关产品的应用领域,对整个产业发展形成全面利好。“

    在刘晓军看来,中国的乳企应该顺势而为,抓紧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目前,中国乳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还没有任何一株能够进入国家婴幼儿食用菌种名单和保健品名单中。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因为益生菌是需要长时间研究投入的,不是说你今天砸上两个亿,明天就会有结果。”他说道,“谁做成功了,进入这个名单里,就能站到制高点,拥有话语权,从而在战略上取得优势。”

    科拓生物已建成亚洲最大菌库

    创新研发持续打造菌株价值

    作为刚刚在中国A股创业板成功上市的益生菌第一股,科拓生物在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菌并进行产业化的路上,已经先行一步。

    据了解,科拓生物创立后即启动了菌种计划,沿着古代商贸路线与发酵乳传播途径进行了全球性的菌种采集、分离及保护工作,旨在采集与保护乳酸菌菌种资源。在近20年中,科拓生物从原始无污染地区采集的自然发酵食品、婴儿粪便、母乳中,分离、收集和保藏了2万余株乳酸菌(含益生菌)菌株,建成了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

    “只有建了菌库我们才能找到好的优良的菌株。比如说少数民族地区,好多牧民都去了城市生活,祖祖辈辈留下自然发酵乳不做了,里面丰富而宝贵的菌种资源也就彻底消失了。而我们把宝贵的菌种资源保留了下来,以便于后面的开发和利用。像蒙牛、江中、小葵花打造的自有菌株都是从我们的菌库筛选的。”刘晓军道,“我们的目标是未来建成世界上最大的乳酸菌菌种资源库。”

    与此同时,科拓生物也依托强大的菌种资源库,对潜在的目标菌株进行科学筛选和功能评价。“从人工消化、安全评价、遗传背景再到功能研究、加工特选,益生菌好不好,其实就三个特点:一是有没有好的菌株,第二是有没有好的加工技术,第三是有没有通过大量临床(人体)试验,科学循证的功效结果。”他表示。

    据了解,科拓生物近几年投入巨大的资金,开展了37项临床研究,包括针对中老年上呼吸道感染、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II型糖尿病、肿瘤免疫治疗等的研究。其中,在针对肠道健康方面,2018年,科拓生物已在北京怀柔科学城启动了中国人肠道微生物系统研究项目,联合多个高校和科研机构一起,通过建立中国人肠道菌群的数据库,不断挖掘和拓展适合中国人肠道菌群的益生菌,筛选个性化精准干预的新型益生菌。

    “扎实的基础研究是企业创新的灵魂,也是为客户创新产品开发的源动力。”刘晓军强调,“我们要不断升级研究的方法和技术,持续打造菌株的价值。”

(编辑 张伟)

上一篇:比亚迪前三季度净利同比增116.83% 亮丽业绩助推市值超4000亿元

下一篇:5G超高清市场起航在即 A股产业链蓄势待发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