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网宿科技“基于CDN的互联网业务欺诈检测防御系统”入选工信部安全试点示范项目

2019-12-09 17:18

    本报记者 谢岚

    继“基于CDN的云端DDoS攻击防御系统”入选2018年度工信部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之后,网宿科技“基于CDN的互联网业务欺诈检测防御系统”再度成功入选这一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并于今日召开的2019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正式接受工信部授牌。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DDoS防御系统项目还是互联网业务欺诈检测防御系统项目,都属于网络安全领域创新性较高的项目,上述项目入选意味着官方开始更多关注网络安全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应用实践创新,并希望通过试点示范进行推广复制。

    众所周知,近年来互联网安全威胁已从传统的挂马、病毒和漏洞攻击等形式转变为以诈骗为主的犯罪形式,黑客攻击行为不再是单纯的“炫技”,而是直接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

    美国征信服务巨头Experian发布的《欺诈经济学:规避快速增长和创新中的风险》显示,中国是目前全球互联网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网络犯罪导致的损失占GDP的比例为0.63%(约4000多亿元),这一数字仅次于美国的0.64%。

    相较于欺诈程度较为严重的电信欺诈和金融欺诈,一般的网络欺诈行为主要以营销推广欺诈和渠道流量作弊为主,营销欺诈还分薅羊毛、刷榜、刷单等比较常见的欺诈行为。而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网络欺诈也走向智能化,相当大比例的网络欺诈都是借助机器的“批量操作”,通过大量、重复性的恶意机器行为大规模攻击企业网站从而获利。

    DistilNetworks发布的《2018恶意机器流量报告》显示,2017年全球互联网有42.2%的互联网流量并非由真实用户发出,其中恶意机器流量(BOT)在所有流量中的占比逐年上升至21.8%。而中国的恶意机器流量出现爆发性增长,流量规模从2015年的第7名上升到2017年的第2名,增长迅速。

    优质的用户与流量,带来的是价值,而虚假用户、垃圾流量给平台带来的则是风险、损失。正是基于对客户业务安全的保障需要,网宿科技创新提出的“基于CDN的互联网业务欺诈检测系统”,依托于大数据分析与智能行为分析技术,实时分析和检测业务流量,准确识别真实用户流量及各类BOT流量,并针对不同BOT流量采用合理的管理策略,实现全网联动和智能人机识别,从而从源头治理安全问题。

    网宿科技副总裁李东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欺诈的攻击范围不断扩大、攻击频率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型欺诈攻击,企业需要加深对业务逻辑的理解,从而更好地保障业务安全。

(编辑 白宝玉)

上一篇:近百万候鸟老人南下过冬 资本热捧海南养老产业机构抢滩落地

下一篇:恒久科技密集布局区块链 旗下子公司闽保科技联姻币牛牛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