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专家预测新型储能总投资规模将近9000亿元 产业链内上市公司加码布局

2023-11-10 21:13

    本报记者 侯捷宁 见习记者 寇佳丽 实习记者 王东旭

    11月9日,首届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省宁德市开幕。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一司一级巡视员苗长兴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将与有关各方共同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注重中试验证和场景牵引,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深化国际合作。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新型储能行业是当前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新方向。“从供应端看,与风电和光伏发电比较,新型储能的能源输出更加稳定;从需求端看,新能源汽车等的发展需要储能产品提供支撑。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新型储能产业潜力巨大。”

    “新型储能产业是我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以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钒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储能行业,具备高效、环保、可调度性强等特点,不仅能为国内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还将带动相关技术发展更进一步。”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政策支持不断    

    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据工信部数据,2023年上半年,新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863万千瓦,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规模总和。中国技术经济学会环境技术经济分会理事张建红预测,到2030年,全国新型储能总功率将达到1.2亿千瓦,新型储能总投资规模将近9000亿元。

    广阔的蓝海市场正不断释放吸引力。目前,各地均加大新型储能发展研究力度,制定专项规划或者在相关能源规划中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以多种方式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发展。

    例如,江苏省近日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培育第三代半导体、未来网络、氢能、新型储能等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早些时候,广东省印发了《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对此,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型储能产业是中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政策支持叠加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等多重积极因素,会激励新型储能行业以市场化手段获取盈利空间的扩展。未来,新型储能产业的商业模式、应用场景会更加完善,产业链上各细分领域的市场规模也将实现更快增长。

    细分市场多元    

    上市公司各有侧重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我国已经形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一批龙头企业;在钠离子电池领域,传艺科技、美联新材等正积极开拓市场;在钒电池领域,钒钛股份、河钢股份、永泰能源等上市公司已率先布局占据先发优势。

    传艺科技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公司钠离子电池业务正处于跑步期,尚未满产,产品已经应用在储能、小动力车等领域,未来将进一步扩大产能。上海电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钒电池业务目前占公司业务比较小,未来将进一步扩大产能,在风光储氢一体化大发展的当前,公司看好钒电池的产业前景。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永泰能源表示,未来,公司将不断完善和加快包含石墨烯复合电极、双极板及隔膜等在内的全钒液流全产业链发展,逐步完成相关产品中试和量产。

    谈及上市公司在新型储能行业的布局,贝恩公司全球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对记者表示,业内企业反应都较及时,对技术更新、市场新品保持高度敏感。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关注市场供需变化,以灵活态度应对阶段性产能过剩,合理规划业务布局。

    林伯强则强调,特定细分市场的产能过剩属于阶段性现象,由于市场整体需求增长快、行业技术进步迅速,过剩产能不需耗时太久就会被消化。

(编辑 张钰鹏)

上一篇:港股系列改革举措加快推出 市场流动性有望改善

下一篇:政策利好不断 民营经济发展出现积极变化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