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中冶国企改革成效显著 企业利润四年后由负转正

2016-11-24 22:37

    本报见习记者 杜雨萌

    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国企改革面临攻坚克难,在这样重要的历史关头,来自一线的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新中国最早一支钢铁工业建设力量,中冶集团是中国钢铁行业的开拓者和主力军。但在2012年受全球经济减速、钢铁行业深度调整、以及处理2006年—2008年盲目兼并重组中冶恒通、中冶纸业、葫芦岛有色等子公司的诸多因素影响,集团当年亏损额高达73.6亿元,带息负债1700多亿元,应收账款和存货高达2100多亿元,许多银行停止授信,资金链濒临断裂边缘。可以说,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不过,中冶集团在四年多时间深入推进改革的背景下,企业改革脱困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底,中冶集团已实现利润68.6亿元,增长13.8%,利润年均增幅24.8%。

    具体来看,针对造成巨额亏损的中冶恒通、中冶纸业、葫芦岛有色三家企业,中冶集团果断实施了剥离策略,根据每家企业所在的不同行业和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处置方案;2012年中冶恒通完成破产后划转港中旅,2013年3月份,中冶纸业以央企内部资源整合方式整体并入诚通集团,中冶集团在实施聚焦主业的发展战略部署上迈出了重要步伐;2013年12月31日,葫芦岛有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以混合所有制形式重整后的锌业股份开始盈利。

    而针对前期子企业亏损数量较多、亏损额较大等问题,中冶集团一方面强化战略管控,保证业务聚焦,如对于房地产开发业务,明确以专业化的房地产开发子企业中冶置业作为主业和品牌,设计类子企业在本区域外全部退出房地产业务;施工类子企业以房屋建设为主,逐步退出现有房地产业务;设计类子企业下属的装备制造业务,除每家保留一家具有核心技术的装备制造厂外,其余全部退出;另一方面强化过程管控,有效治理亏损,如中冶集团制定亏损企业治理总体方案,明确各子企业经营班子集体承担亏损治理的主体责任,并通过落实责任制、加大薪酬考核力度、对亏损企业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分类和逐家制定治理方案等举措,使亏损企业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年底,经国务院批准中冶集团与中国五矿实施战略重组。中冶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两家企业重组后致力打造世界一流金属与矿产企业集团,努力成为金属与矿业领域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上一篇:中储棉整体并入中储粮 央企数量减至百家近在咫尺

下一篇:深港通开通进入倒计时 助推资本市场开放升级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