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助力乡村振兴 农业上市公司加速转型升级

2019-10-23 02:51

    ■本报记者 包兴安

    近年来,农业上市公司加快转型升级,不仅经营业绩再上新台阶,还在支持乡村振兴、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等多方面取得突出表现,高质量发展的态势初步显现。

    上市公司发挥龙头引领作用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的行动纲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发布,农业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

    得益于独有的“公司+农户(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温氏股份已发展成为畜牧养殖农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支持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促进了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温氏股份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与温氏股份合作的5万户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全年合计获得合作养殖收益81.47亿元,户均收益15.48万元。公司在年报中表示,报告期内,温氏股份抓住国家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政策机遇,出台了系列促进合作农户和家庭农场优质发展的指导意见,配套实施合作农户和家庭农场发展考核激励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合作农户和家庭农场优质发展。

    温氏股份2019年中报显示,2019年上半年,温氏股份紧紧围绕“扩产升级,强化产业链配套,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年度工作主线,聚焦主业,加强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协同,补齐短板,稳中求进,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增长。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总收入304.35亿元,同比增长20.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3亿元,同比增长50.76%。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农业上市公司在乡村振兴中可以发挥龙头引领作用,通过龙头企业+农场+农户的模式可以带动农民致富,从而实现产业振兴和农村致富的需要。

    “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战略,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后盾,需要强有力的产业经济做支撑,产业兴旺乡村才能振兴。”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盘和林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农业上市公司作为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能够迅速在现代农业领域进行快速地市场布局和扩张,农业上市企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

    盘和林表示,农业上市公司在振新产业中能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农村稀缺资源合理配置。农业上市公司利用其规模、资金、管理技术等优势,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形成有机结合,促进乡村产业向标准化、一体化、品牌化、生态化等方向发展。

    推动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专家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刘向东表示,农业上市公司通常是农业科技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引领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科技引领助推农业转型升级。

    盘和林表示,农业上市公司要更好地支持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发展,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要优化产业布局,确定合理的发展路径。农业上市公司要充分发挥地域特点及产业特色,扬长避短,找准优势产业,政府、企业、农户协同发力,充分利用当地政策、融资政策、人才政策、税费政策,增强自主创新,创新农业产业模式。

    二是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构建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农业上市公司植根于农村和农民,既要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也要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提高农民从业素质与技能,增强农民经营能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化延长产业链,营造更好的农村营商环境。

    三是要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引领,走绿色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农业上市公司未来在增加农业生态产品供给的同时,要提升高品位、高质量、优品种和无毒无害无污染农产品的开发,走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道路。

    刘向东认为,农业上市公司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主要在于育种、机械化、产业链高端化等方面,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引导农村经济现代化发展。

    “农业上市公司要想进一步高质量发展需建立一体化产业链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上市企业应对当前行业发展趋势形成合理判断,走绿色化发展之路,建立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合理布局生产经营环节,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盘和林表示,同时要创新经营模式,促进企业规模化经营。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农业产业模式,创新发展理念和经营渠道,例如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等。此外,还要注重科技创新,在集中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各个环节发力,突破农业产业的局限,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上一篇:便利长期资金入市政策“鱼贯而出” 外资“排队”进入中国资本市场

下一篇:33.5万亿元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首次亮“家底”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