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弱势环境该不该加码新股发行让市场雪上加霜

2017-01-16 11:03

尽管中国股市下跌原因很多,但笔者有一个问题就是IPO是不是应该雪上加霜,成为推动进一步下跌的力量,让投资者遭遇更大的损失。

笔者之所以有此一问,就在于新浪网转载一篇文章《IPO加快发行不是市场动荡原因 投资者目标扭曲》,该文提到,去年A股共有280家企业拿到IPO批文,募集资金1843亿元左右。虽然IPO数量创五年来新高,但融资规模较前年却有小幅下降。监管部门减少IPO供给规模,主要是因为2015年的股灾以及2016年初的熔断机制带来的大跌,减少IPO可以让市场休养生息,而不是成为“惊弓之鸟”。

笔者记得中国股市第九次暂停IPO是7月4日,当时上证综指收盘点位是3696.82点,为什么需要暂停IPO ,该文已经有所提及,就因为是中国股市出现股灾,千股跌停没有有效止住,暂停新股是为了给市场以休养生息,让市场免于进一步失血,提振投资者的信心,而不是成为“惊弓之鸟”,从而让市场赢得喘息机会,尽快恢复股市正常运行。

目前上证综指是3112.76点,远低于当时暂停IPO 的点位3696.82点,3696.82点需要管理层暂停IPO让市场休养生息,而3112.76点就不仅不需要减缓新股发行让市场休养生息,而是需要以每天三家的速度让市场不断失血,股指处于高位需要休养生息而处于低位需要加码新股发行,这有道理吗?笔者觉得有点疑惑,如果目前处于上升通道,投资者群情激昂适度加大IPO或许可以理解,而问题是现在市场有点弱不禁风,上证综指有资金护盘虽然没有创新低走势稍强,但16年也是下跌的,是世界最差股市之一,尤其是深成指、中小板和创业板处于下跌通道,创业板更是新低不断,可谓是熊冠全球,这就有点难以理解了,难道指数越高越需要暂停新股护盘提振信心,股市越低越需要加码新股发行让投资者苦不堪言。

笔者想问作者一句话 这是什么逻辑?

作者认为: 2017年增加IPO速度与数量意味着监管层希望恢复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这对振兴实体经济,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有很大的意义,也有利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纵观世界金融市场,没有一个国家把IPO作为解决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方式,美国15年也仅仅完成100多宗IPO ,难道美国企业就没有融资问题需要解决,按照GDP总值,美国应该比我们需要更多IPO,但是美国16年比我们IPO要少很多,剔除国外IPO融资,美国企业上市融资远比中国要少很多,难道美国经济就不需要股市融资振兴实体经济,就不需要股市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就不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非也!美国是靠什么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化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呢,是靠债券,各种等级不同收益率不同规模不同的债券。因此我们某些专家的观点加大IPO 力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化解融资问题是仅仅看到美国金融市场的表面,有点为IPO 大发行找理由。

作者认为:“我们认为IPO审核速度加快并不是市场下跌的主要原因。去年全年沪深股市IPO融资规模1843亿元左右,而去年前三个季度,定增累计规模就高达12455亿元。而且去年第四季度,IPO审核速度就已经明显加快,市场并没有表现出动荡和恐慌。这要看那个指数,上证综指指数四季度有所上扬,但那是得益于某些资金护盘和万能险为代表的资金野蛮行为,得益于国家改革策略导致大盘国企股上涨,但是中小创是处于不断调整之中的,因此其观点未免有失偏颇。

笔者认同作者观点,股市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与经济基本面有关,与货币政策有关,但也与资本市场本身有关,经济基本面不佳,货币政策收紧都会导致股指出现调整,但也不是绝对,美国股市虽然美联储两度加息,市场资金利率大幅升高,但美国三大股指不断新高,又该如何解释,是不是与融资不大IPO不多有一定关系呢,如果美国股市也像中国股市一样每天三家IPO ,美国还有如此牛气逼人的连创新高吗?退一步来说,问题是股指本身运行环境不佳,股市政策该如何演变,是采取积极股市政策让股指更加平滑运行,就像股灾期间暂停IPO,防止股市出现过度下跌,还是雪上加霜,采取大跃进式发展思路,以创纪录的节奏大发新股,让市场不堪重负,新增资金进场与新增市值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让投资者心生恐惧,不断选择抛售股票,这是一个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按照笔者的观点,新股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节制的IPO,一年250个交易日天天发新股是最大的极限,最起码一周有一天消停让投资者可以休养生息,更别说一天三家连续发行。

弱势环境需要管理层和大家共同呵护,而不是雪上加霜,让市场更加弱不禁风。

作者认为股市的主要功能的确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种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中国股市开设以来,一直秉承融资最大化,但也导致股市百病缠身,也长时间被誉为圈钱市,中国股市要想健康运行,首先就要改变圈钱市的骂名,股市的功能笔者认为就是一个平台的功能,既要照顾融资者的利益,又要照顾投资者的利益,投融资平衡才是股市存在发展的基石,基于投资者与融资者之间的信息地位不对称,管理者就要约束融资者不能不顾及投资者的利益利用制度漏斗无休止的圈钱而不给投资者带来回报。

股市不承担任何附担的责任,企业信誉不好从银行借不到钱,要就到资本市场找投资者要不必归还的钱这个理说不通,笔者不是专家,有很多人不服气笔者的观点,笔者引用社科院蓝皮书为证,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共同发布《金融蓝皮书:中国金融发展报告(2016)》,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股市的关系,蓝皮书提出,政府应该把监管放在首位,监管者的职责就是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规则,维护市场的“三公原则”,不要让股市监管者承担经济发展任务或目标。如果让股市监管者承担与其角色不匹配的任务,则未来的股市还要重复发生类似的股灾。

目前中国股市跌跌不休,虽然不能用股灾来评述,但也是熊冠全球,虽然原因复杂多样,但与IPO超量发行有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还真是让社科院说对了部分。

作者认为现在中国股市最大的问题就是,一些中小公司经过包装上市后,流通盘很小,容易被市场炒作推高股价,就是增加IPO数量,抑制次新小盘股泡沫,笔者认为这种观点也值得探讨,炒新是中国经久不衰的老传统,有文化因素,也有市场因素,关键在于监管因素,那就是长期以来大资金很容易通过市场操纵获得暴利又不需要承担太多风险,自然而然就成为一种风气,加大新股供应刺破新股泡沫是不恰当的,因为新股供应加大,不仅拖累次新股表现,也更加拖累二级市场的表现,二级市场的某些股票跌幅远远大于次新股的跌幅,让不参与二级市场投机的绝多数投资者跟着遭殃。这就有点殃及池鱼的味道了,何况加大新股供应刺破新股泡沫未必有效,新股一字涨停虽然有所减少,但依然疯狂,何况市场操纵不最终得到有效根除,而新股供应不可能长时间维持高节奏,否则二级市场会不断以脚投票,导致跌跌不休,一旦新股供应有所减少,炒作就会再度冒头,似乎是葫芦僧判案乱打板子。

目前市场处于弱势状态,需不需要加大新股供应让市场走势增添额外的压力,出现更多的下跌,投资者承受更多的亏损,从市场分歧来看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的观点是适度IPO 对走势没有任何影响,但快节奏的IPO 严重冲击市场情绪,IPO继续,但节奏必须放缓,恢复到每周3-5家的水平。

上一篇:新股节奏加大整体机会很少 壳资源个股风险更大

下一篇:死守3100点政策底代价巨大!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