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本报评论员 董少鹏
自8月26日上证指数盘中创出2850.71点阶段新低以来,投资者的信心指数形成过大“逆差”:一是对所谓的“去杠杆”进程感到战战兢兢;二是对经济增长和改革前景表示担忧;三是对部分监管措施产生新的焦虑。笔者呼吁各方面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准确传递政策意图,及时澄清误读误判,采取必要的对冲性措施,对市场预期实施必要的“反向校正”。
一、应进一步阐明、准确传递针对“杠杆资金”的监管政策,校正无限扩大化的解读。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已在9月6日答记者问时就杠杆资金问题作出阐述,即“杠杆融资风险得到相当程度的释放。场外配资得到清理整顿,其中,配资数额最多的恒生电子、铭创、同花顺三个系统因违法违规已被关闭停业。证券公司场内融资余额大幅下降,已由前期高峰2.27万亿元,下降到约1万亿元,回到去年年底的水平。信托公司杠杆融资规模也大幅下降”。
在沪深股市快速下跌,甚至发生恐慌性抛售之后,“非法的杠杆资金”应该数量不多了,而“不违法违规的融资”应该有继续存在的空间。对此,各方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共识。昨晚证监会发言人提到,被清理账户中,有76.28%采取取消信息系统外部接入权限并改用合法交易的方式清理。说明资金并未因整顿而全面逃离。
近期,有关清理信托系统股票“配资”的传言甚嚣尘上,一些分析称这将令股指再下一个台阶。但问题是,并非所有“配资”都等于违法违规,证券投资集合信托产品只要遵循证券实名制要求,确保账户实名、资金来源合法,即不需要清盘。目前针对的是伞形信托的匿名账户和子伞下的二级分仓匿名账户,这些原本就违反监管规定,应予以纠正。
对于证券公司配资问题,6月12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证券业协会发布了《证券公司外部接入信息系统评估认证规范》。通过了“信息系统外部接入评估认证”的证券公司,可以向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运营的客户端提供网上证券服务端与证券交易相关的接口。最近,证监会已决定对非法销售可匿名的证券交易系统、提供非法证券交易服务的恒生公司、上海铭创公司和同花顺公司,对提供匿名投资服务的华泰证券、海通证券、广发证券、方正证券、浙商期货等机构予以行政处罚。下一步,将在完善监管的前提下,对合规融资活动予以开闸。
二、要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和转型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阐释,建立更接地气的话语体系。
在全球经济增长普遍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是十分正常的,并非出现了颠覆性的问题。我国经济规模已达到10万亿美元的高基数,7%的增长比过去两位数增长的量还要大,这个速度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仍居前列。同时,经济结构也在优化,服务业已占GDP的“半壁江山”,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个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加快形成。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30%。由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中国进出口从金额上看在放缓,但进口的大宗商品实物量并未减少,甚至还有所增加。这样一种经济形势,是符合区间管理预期的,应当予以肯定。
对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困难,我们也有充分的心理和政策准备,有机制性安排。一是我国内部回旋余地大,升级空间大,内在需求大;二是结构性改革正在源源不断释放改革红利。一旦经济出现滑出合理区间的可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对于这些阶段性、资源性、地缘性、体制性的“复合型优势”,我们既要运用好,也要讲解好。
笔者注意到,有的官员在解释中国经济转型时,还停留在套用一般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层面,诸如中国经济将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更多依靠消费拉动;7%左右的增长可能持续4年到5年的时间,等等。这其中,也有“隐性”、“柔性”唱空中国经济的情况。笔者认为,投资、生产、流通、消费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循环链条,不能单独说哪个方面重要;而增长速度究竟多少合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世界各国都有正反两方面的例子。
为此,我们应当创造更加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和理论体系,主动引领舆论,主动引导合理预期。
三、中央政府和市场监管者既无意拉抬股市,也无意“打压”股市,给中央政府和市场监管者戴上干预市场的帽子并不恰当。
无论是四月份、五月份的暴涨,还是6月中旬之后的暴跌,都有分析称是中央政府和证券监管当局制造出来的。这种说法是很不合理的。因为,投资者对于行情趋势的判断,首先要基于经济基本面和改革基本面。2014年7月末启动的上涨行情是有经济数据基础和改革进程基础的。但与此同时,固有的追涨杀跌的投资习惯继续存在,并在一定条件下发酵放大。此次暴涨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融资活动也活跃起来。不容忽视的是,一些长期恶意做空中国经济和股市的力量借机兴风作浪,制造了一些操纵事件。所以,这一轮市场波动既有合理因素,也有不合理因素。
从我们自身来说,这轮股市异常波动,进一步暴露了我国股市机体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监管不适应,以及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短期投机炒作过多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根本上要靠深化改革,健全法制,完善监管。
打铁还要自身硬,我们首先应当改造、完善和强大自己。在此,需要明确如下基本的政策问题:1.在现代市场经济当中,产业经济和金融经济都重要,不应过度强调一个方面;2.对股市自然涨跌不要干预,但对市场秩序不稳、交易行为异常必须要干预;3.宏观周期风险、制度变化风险与市场操作风险不是一回事,要区别对待和各自分担。4.博短差的“炒股者”越少越好,尊重价值规律的“持股者”越多越好,要让两类投资者平衡发展;5.我国银行储户更多地转变为股市投资者,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历史进程,主观地“消灭散户”不可行,而应当引导其理性投资,完善基金、信托制度,承接这种“变迁”。
上一篇:李克强最新股市谈话传递哪些信号
下一篇:证监会严打“扑网者”不可轻言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