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外资药企陆续缩减销售团队 专家表示医药产业整合尚未结束

2021-03-24 16:10

    本报记者 朱宝琛 见习记者 郭冀川

    在集采常态化下,很多药企会重新审视自己的产品线,调整裁撤销售团队,保留一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市场价值的产品。部分A股医药上市公司的销售费用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而外资药企也开始对销售团队“动手术”。

    近日外资药企裁员传闻不断,如美资药企礼来中国将裁撤优泌林产品推广的相关岗位建制,日本药企第一三共将心血管、抗感染、呼吸镇痛业务合并,削减医药代表人数,诺华制药解散奥卡西平的销售团队等,另外,罗氏、杨森、晖致等外资医药药企也对自身产品和组织结构进行调整。

    森瑞投资医药研究员田新杰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今年初的第四批全国集采中选结果来看,原研药外企纷纷丢失产品,被中国本土药企竞得集采的市场份额。这些外资药企只能凭借原研的口碑和品牌优势寻求院外市场,将选择权交给消费者,使用医保的国产药或者全自费的进口药。

    如第一三共的抗感染产品线“可乐必妥片”(左氧氟沙星片)进入了第四批全国集采,而中选该产品的7家企业,均是国内药企。面对市场销量的萎缩,外资药企削减销售团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深圳中金华创基金董事长龚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更多本土药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参与集采竞争,进口原研药的市场竞争力会逐渐削弱,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进口替代。国内药企面对集采政策转型速度更快,尤其是一些中小型药企积极参与竞标,进而在激烈的价格战中脱颖而出,实现了以量换价策略。与之相比,外资药企转型调整更慢,导致许多优势产品失去了集采的订单。

    回顾此前几次全国药品集采,虽然外资药企获得了很高的业界关注度,也有不少外资药企参与竞标,但结果并不乐观。最早的“4+7”试点中仅有两家外资药企中标,第二批全国集采有4家外资药企中标,第三批全国集采有3家外资药企中标,第四批全国集采也仅有5家外资药企中标。

    今年关于药品集采的政策不断,总结下来,一方面是集采会有序推进,纳入产品会更多,另一方面,质量会作为优先的考量,参与集采竞标的产品要通过一致性评价。

    面对国内的医改政策变化,辉瑞、阿斯利康等外资药企在去年公司财报中都提到,专利过期产品的销售收入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继本土药企不同范围的裁撤销售团队后,外资药企业陆续开始调整公司结构以应对集采的影响,这种转变也给第五轮全国集采带来一定变局。

    龚涛说:“由于仿制药市场利润被摊薄,随着药品集采持续深入,专利过期药的市场份额面临激烈的价格竞争。目前政策鼓励新药研发和加速新药上市审批,会推动外资药企将重心放在新药研发投入上,而仿制药因为需要规模和产业链优势提升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也会导致有相关优势的外资药企积极参与集采竞标,因此医药产业的整合尚未结束。”

(编辑 孙倩)

上一篇:*ST宜生和*ST成城摘牌 成A股市场首批无退市整理期股票

下一篇:瑞士宝盛亚太区研究部主管马修斯:股市调整与经济基本面无关 中国经济基本面非常强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