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集团高级顾问,中国知名财经博客版主,五星战将不代理客户操盘,也没有授权任何人在网上开展业务咨询。上大课请联系微信号:wxzjczc

分类:默认分类

万科单月破百亿亏损几亿

2010-09-05 13:06

首先声明:至2000年到目前为止,我仍然是“市场独立分析师”,本篇文章的观点只是常年从事投资顾问的个人猜想,并不代表任何企业或机构的观点。文章中提到的实例,也谈及其它上市公司的现象,如果对你有用,就算是一个建议,反之当作垃圾,扔到垃圾箱里。
        试问一下,发表独家新闻《万科单月破百亿》的媒体总编:发布这则新闻于政府或企业来讲是利好还是利空,为何不加以明确评论?如果认为是对政府或企业是利好,那就大错特错。如果是利空是想助楼市投机商的威风,将万科置于死地。让我来剖释一下利空的所在。前面多篇文章剖释了银行与房地产的唇齿关系,也阐述了为何高压之下,商品房价格还是高居不下的原因。传闻,国家统计局将到各地统计空置房数据。我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采取低调的“微服私访”的做法,不用去争辩,每当夜幕降临就一目了然了。一些相关的权威机构否认大量空置房的存在,但中大城市确实出现大面积的空置房,这是事实。不管是房地产商,还是楼市投机商,空置房的大量出现,意味着资金的“休眠”。央行和银监会近期轮番喊话增援地产调控,暂且不谈是否拿出实质性的政策或有效的监控措施,但至少有点威慑的效果。“威慑”的效果在于,对继续扶持楼市投机商的中小银行提出不间断的风险警告,再来就是催促房地产商要尽快回笼资金还贷。是商人应该懂得“回笼资金还贷”的规律,即使银行已被束缚,同意延期还贷,至少也要付利息!但总不能一直延期,上头还有央行和银监会的“监督”。“万科单月破百亿”,显然是在回笼资金。其实房地产商的建筑成本多半是建立在地价,至于是盈利还是亏损大家都明白:“地王”建筑起来的楼房,每平方应该是多少。不少人认为,房地产商是暴利单位,但是在“天价”的地块时代,我并不认为是暴利单位。那么地价成交款在谁的手里呢?谁又是最大的赢家?如果在这个时期“单月破百亿”的销售能够保本,算是房地产业的销售奇迹了。请问万科老总,你是销售精英吗?反之,就是亏损几亿。造成销售亏损并不是一件坏事,至少可以避开风险盘活资金,转向可以盈利或其它“避风港”领域。但是,如果东墙倒了,西墙也站不住了,不就成“烂尾楼”吗?
        话说到这里,我想再拿近期舆论吵得沸沸扬扬的“国美”资金流向做个例子。我只谈实质性的问题,不谈“国美”的未来。住在大中城市的市民不难看到:国美和苏宁,在中大城市几百米就是一个大型商店,这样能盈利吗?单租金就要他们的命了,何况是其它费用。既然不能在电器营销中盈利,那为什么还再坚持呢?不用我来桶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同样是运用商业“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早在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商业手段就存在了。想当年,全国各大城市的商业大楼、百货公司或五交化公司,将电视机厂商给的进货价就地销售,也创造出了销售纪录。销售额到哪里去了呢?及时还给厂商了吗?NO!换成一座座大楼拔地而起,能坚持的电子厂商至今还活着,不能坚持的早已倒闭。地方法院满桌的诉状,但只是一片“执行难”的呼声。现在是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哪个年轻人不上网,为何不能利用网络营销呢?既然是送货上门,应该把这部分惊人的租金和费用反馈给消费者不是更好吗?同样能够得到“双赢”效果!
        这些例子要说明什么呢?原有良好的“经济链”已经危机四伏,再不给予矫正,将爆发经济危机。无论是任何行业,源头就在于银行。如果堵住源头,还有止不住的道理吗?敢堵吗?未必敢。这就是政府的心病:握得太紧怕捏死,太松怕......。看来他们是抓住了政府的“心病”,点到为止。

上一篇:放量滞涨的危险信号

下一篇:艳阳之下的血腥杀戮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股票 大盘 股市 财经 证券 股票证券财经 投资 理财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