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探寻乡村振兴的“赤城智慧”

2021-12-30 01:21

    本报记者 于南

    相信在不久之后,赤城县出产的西红柿、生菜、西兰花、紫甘蓝,还有大名鼎鼎的“赤城架豆”(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都会被端上北京市民的餐桌。请记得,这里的蔬菜新鲜、品质上乘,还饱含着赤城百姓“京城一杯水,半杯源赤城”的深情厚谊。

    伴随着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加速、延崇高速开通,如今从北京驾车到“环京、邻奥、沿坝”的赤城县只需一个半小时,在这里,时尚与古韵交织、绿色及淳朴融汇,“塞外明珠、京北水城”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创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在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上主动而为,是赤城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着眼于全县“十四五”乃至更长远发展倾力打造的两大引擎,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的重要依托。

    今年以来,为牢牢抓住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历史机遇,充分释放科技农业、生态文旅驱动力,赤城县将宝贵的财力、人力向提升全县人居环境整治水平倾斜,正如赤城县政府副县长宋筱璟所言,“环境改善是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最快速、最直观的方法,而从中逐步建立起的参与感、安全感乃至自豪感,则是乡村振兴的基石。”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2018年至今,《证券日报》记者三访赤城,深感在脱贫攻坚、防返贫谋振兴的进程中,并没有什么“套路”能包打天下,只有将“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和“因地制宜”一以贯之,才能精准扶贫、真正脱贫,最终走向共同富裕。

    国企帮扶带动农户热情

    12月22日,数九寒天,但赤城县雕鹗镇西北部大仓村“暖棚蔬菜示范基地”的工作人员却在室温26℃的暖棚里挥洒着汗水。“这里的西红柿会赶在明年2月份上市,抢抓山东、河南供应的空档期。”禾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仓基地负责人伊道成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我们的种植计划是根据市场供需灵活制定的,在苗木、技术方面也与山东寿光的科研团队建立了深度合作,只有信息化、科学种植才能确保项目收益。”

    禾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禾德公司”)隶属张家口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张家口市政府直属国有独资企业,今年4月份,张家口建投集团被河北省委、省政府授予了“河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按大仓村支部书记赵国的话说,对于寻找合适伙伴共建“暖棚蔬菜示范基地”,大仓村早就“相中”了禾德公司。“作为国有企业,禾德公司的投资目的更为纯粹,只是扶贫,并不追求更高的项目综合收益。而且在吸纳村民到基地务工的同时,他们会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赵国设想,“未来,基地大棚可能会划为集体所有(禾德公司撤出),到时,我希望可以通过‘分拆租赁’的方式,满足所有村民的承租意愿。”

    2020年初,赤城县成功退出贫困县序列,当年大仓村农民人均收入为1.3万元,其中脱贫户年人均收入达到9127元。“但这并不能满足大多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那些来到基地务工的村民,有了工资、学了技术、涨了见识,就更加希望承租经营、一展拳脚。”赵国表示。

    大仓村与禾德公司共建“暖棚蔬菜示范基地”总投资830万元,其中500万元来自东西部协作资金,剩余330万元由禾德公司自筹。该项目占地88.21亩,土地由禾德公司从大仓村52户(脱贫户34户)农户流转取得,全部用于建设暖棚10座、联动棚1座(实验棚、样板棚)以及400平方米配套培训中心。

    “根据约定,项目要连续3年、对应500万元出资向雕鹗镇返还扶贫收益,其中第一年是7%,后续两年均为6%(2020年及2021年已到位)。这些资金将由雕鹗镇统筹使用,用于持续推动辖区发展,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此外,伊道成介绍,“大仓村52户农户还可一次性领取10年土地租金每亩6000元;来基地务工的村民,每年可获得3.2万元至4.6万元不等的工资收入;未来村民承租经营的收益也会相当可观,以大棚种植西红柿为例,年亩产约为4万斤,农户收益有望达到5万元。”

    市场化脱贫致富探出新路

    如果把大仓村“暖棚蔬菜示范基地”的建设,归纳为“国企帮扶、农户及村镇集体长期稳定受益”,那么,坐落于赤城县赤城镇浩门岭村的铭悦乡居民宿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则显得更为“市场化”。毕竟,该项目“由企业全额投资,村民以宅基地及地上物作价入股合作社参投”的合作模式得以建立,有赖于村民对项目前景的充分认可。

    时间回溯到2019年,以铭悦行(赤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投资主体开始兴建的铭悦乡居是典型的“旅游扶贫示范项目”,也是赤城县“空心村”治理改革创新试点项目。铭悦行副总经理周文超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彼时的浩门岭村空置率高达70%,“房屋大多破败不堪,按每年300元的价格都很难出租。最终,企业给予当地参投农户平均每户2.5万元的补偿金,确保了百姓利益。”

    在补偿金之外,铭悦乡居承诺优先从贫困村民、特困户里筛选录用员工,未来容纳用工量为150人至170人,员工年均薪酬达到3万元至3.5万元;同时,铭悦行还流转了浩门岭村村民宅基地以外的荒山荒地,为村民每亩年创收200元至300元不等;此外,铭悦乡居每年将利润的10%向合作社分红,再由合作社根据股比分给农户。

    “除了这些,25年的首期合作届满后,村民可以选择一次性获取10万元租金,续租25年直至50年合作期满;也可以选择收回我们在其宅基地上建设的房屋。”周文超坦言,铭悦行建设铭悦乡居至今(2021年6月份开业),特别是疫情以来,承受了不小的资金压力和经营风险,“可以说,公司主动承担起了社会责任,更多考虑的还是如何帮助百姓脱贫致富。”

    尽管经营暂时面临困难,但《证券日报》记者在铭悦乡居注意到,项目运营团队积极作为,力求抓住冬奥会冬残奥会机遇,打破北方冬季民宿经济低迷的“铁律”,提升项目收益。赤城县委县政府也大力支持铭悦乡居发展,积极响应“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号召,充分发挥赤城县环京、邻奥优势,助力打造以戏雪、赏雪、购雪为主要体验特色的“冰雪大集”。据悉,“冰雪大集”已于12月24日拉开帷幕,活动将一直持续到明年2月底,为环京市民奉上一场缤纷多彩的冰雪旅游盛宴。

    禁牧是“危”更是“机”

    现任赤城县白草镇党委书记韩龙海是地道的赤城县雕鹗人,2018年曾任赤城镇镇长。他不仅亲历了铭悦乡居从招商引资到启动建设的全过程,更深谙赤城百姓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习惯,而正是这点,使他开展群众工作总能得心应手。

    在韩龙海看来,任何脱贫致富的好办法,一旦脱离了实际、有悖于人文,都可能寸步难行。“就如同铭悦乡居的建设,虽然政府的扶持、引导,以及项目自身的定位、前景都很重要,但企业最终能够顺利与341户村民达成合作的根本,还是在于浩门岭村村民世代具有外出打工的惯性思维。”

    韩龙海所说的“惯性思维”,在他如今供职的白草镇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白草镇地处赤城县东北部、下辖16个行政村,常驻农户3700余户,“这里的百姓相对赤城其他乡镇算是富裕的,主要因为村民们世代养牛。至今,群众收入的80%都来自肉牛养殖。”韩龙海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巅峰时,白草镇百姓养牛2万余头,“一头牛大约一年半出栏,最高时每头能卖到17000元至18000元,农户利润可达万元左右。”

    “养牛可以说是百姓的执念,他们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几乎都围绕着牛,就连耕种收获的玉米都直接打碎与草料混合,用于喂牛。”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韩龙海总结大致有三方面,“首先,百姓养牛的惯性思维根深蒂固,中短期内很难接受其他致富形式的探索;其次,大多留守村民并不具有经济常识,具体表现为养牛坚持亲力亲为,不愿增加用工成本换取规模效益;此外,村民祖宅意识强烈,唯一可能激发迁居的动力,大概也来自于牛(改散养为集中养殖)”。

    一直悬在白草镇头顶的“危机”终究还是落地了。今年,世代以散养肉牛为生的白草镇百姓迎来了史上最严格的“禁牧令”。8月1日,白草镇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制定《白草镇禁牧工作方案》、印发《封山禁牧的通知》、要求养殖户签订禁牧承诺书。根据有关规定,白草镇自10月15日起开展全面禁牧执法,依法对违反“禁牧令”的行为采取告诫及不同标准的罚款等。

    其实,早在2017年8月份,张家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就已批准《张家口市禁牧条例》,该条例强调以“保护草原、森林资源,维护公共利益,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而且,赤城县肩负着保卫首都饮用水安全、为冬奥会营造良好生态环境的使命,“禁牧令”并不令人意外。但是,其还是不可避免地对白草镇等乡镇群众收入产生了直接影响。据韩龙海估算,“禁牧后,养殖户养牛成本每头约提高2000元至3000元(主要为夏季饲料成本);而仅仅在今年9月份,白草镇肉牛存栏就从1.9万头降至不足1万头。”

    “必须看到,凡事都有两面性。对白草镇来说,‘禁牧令’的严格执行,从长远来看是打破陈规陋习、提升养殖业水平、改善人居环境的一次契机,正所谓不破不立。”在严格落实“禁牧令”的同时,作为白草镇的“父母官”,韩龙海当然也有维护自家利益的“私心”,而他采取的“对策”是舍饲养殖,“8月份以来,我们号召并赢得了养殖大户的支持,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了4个村肉牛养殖小区的圈舍、青储池等主体工程建设。”

    韩龙海的“对策”颇有讲究。首先,养殖圈舍建设用地由村集体免费提供,并配套政府补贴,以调动养殖大户自筹资金建设的积极性;但同时,养殖大户也必须与村委会签订协议,履行为散户留足养殖空间,以及资金投入和工程建设接受村委会、散户全程监督的责任与义务;在此基础上,散户可随时进入养殖小区,以相应占用面积建设投资扣除政府补贴计算出资;此外,镇村还协调小额贷款为“三类户”(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筹集资金,鼓励其按散户方式加入养殖小区。

    复盘来看,这一模式之所以取得成功,核心在于依靠了白草镇的内生动力。第一,养殖小区不聘用其他工作人员,由养殖户自主管理,迎合了农户养殖亲力亲为的习惯;第二,上述模式避开了农户与外来企业间难以建立互信关系的症结,这是其得到广大养殖户支持的重要原因。

    韩龙海寄望这一模式可以帮助白草镇群众禁牧不减收,但其实收获远大于此,经此一役,白草镇形成了大户带散户、先富帮后富的制度优势和良性局面;并改善了以往农户家中牛粪满院、乡镇村庄随处可见牛粪遗撒堆放的恶劣环境。

    对于即将到来的2022年,韩龙海盘算,要试种两亩百花菊,一来,具有观赏价值,也让牛粪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二来,尝试以百花菊为饲料喂牛,“如果专业机构进行检测,认证百花菊有利于提升肉质,那我们就大力推广,建立自己的品牌、谋求溢价。”

    由于舍饲养殖得到了养殖户的认可,韩龙海下定决心,明年要在完成4个已建养殖小区水电配套、使之完全达到养殖条件的基础上,力争在镇下辖16个行政村,一村建一个养殖小区;同时,“我们还想尝试着在养殖小区附近设立‘集中搬迁安置区’,看看能否实现牛集中了,人也集中了。”

    深究其中,韩龙海的设想具有三大特点:其一,试点先行;其二,力求一举多得;其三,善于借力人文……在赤城脱贫与振兴的过程中,有着很多类似的探索故事,这些探索与创新正是人类减贫事业、中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的赤城智慧!

    宋筱璟在接受采访时曾向《证券日报》记者历数了赤城县巩固脱贫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诸多成功案例:比如,全村仅有20余户的典型“空心村”小西沟村,仅仅就地取材打造一座“网红桥”,就吸引了300余人次前来打卡,加之政府依势而为,在装配式民宿试点、自行车道、引泉入村等方面加大投入,如今,小西沟村已呈现居民回流;又如,一户原本住房简陋且十分抵触搬入“集中搬迁安置区”的人家,最终精心装潢了他们的新家……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够为防返贫谋振兴提供不竭的动力,但要激发它,就必须顺应它、呵护它。犹如《人类减贫的中国实践》所总结的那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挥中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坚持精准扶贫方略……我们才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唯有不断强化“坚持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才能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实践中凝结的“赤城智慧”,也值得更多地方借鉴和思考!

上一篇:从美国光伏“伪利好”看打不破的壁垒

下一篇:​苏州查处碳排放配额未按期履约全国第一案 全国碳交易市场尚存违规处罚偏弱等问题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