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折叠屏手机厂商“抢椅子” 明年市场将迎第一次大爆发?

2021-12-17 17:50

    本报记者 贾丽

    2021年年末,手机巨头在折叠屏市场展开一轮大战,提前抢占明年有望规模化的市场。

    在华为曝光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后,近日,OPPO也正式发布全新折叠旗舰OPPO Find N。而有消息透露,荣耀也计划在明年初发布首款折叠屏手机。

    这次OPPO出乎外界预料地把价格拉低,而华为新一代折叠屏手机售价也被曝将较此前产品大幅下降,这是否意味着折叠屏手机进入低价竞争时代?而市场又是否会如业内预期在明年迎来第一次折叠屏大爆发?

    价格一探再探

    赶在华为正式发布前,12月15日,OPPO推出了自己的全新折叠屏手机。该款手机价格为7699元,再次拉低折叠屏手机价格。

    由于起售价相对较低,“OPPO折叠屏手机价格”还冲上热搜,网友直呼:价格真香。

    当下,一股“降价风”正席卷折叠屏手机市场。

    今年8月份,三星正式发布第三代折叠屏手机,其中Galaxy Z Flip3售价达到了7599元起。但相比OPPO此次的产品,三星这款翻盖式折叠屏手机体积小了近一半。而相近尺寸三星Galaxy Z Fold3的价格还是高达14999元。

    国内厂商中,小米也在3月底发布了首款折叠屏手机,售价9999元起。目前市场上,小米这款手机的价格已下降到了7499元。

    此前,华为曾发布了一款折叠屏手机MateX 2售价17999元起,而业内人士猜测华为即将推出的新一代折叠屏手机,价格有望跌破万元大关。

    “今年以来,众多主流手机品牌将折叠手机的价格定到万元以下,通过推出低价手机来抢市场。未来折叠屏手机还将会有更新形态出现,但其在细节上的设计能否符合用户的消费习惯,还有待市场验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专家张孝荣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对折叠屏手机的评价不能单纯用价格来衡量。但无疑,折叠屏手机价格下降是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巨头在折叠屏手机上的争夺,也映射出了行业内卷的日趋严重。

    目前,有消息称,小米下一代折叠屏手机正在路上,vivo、荣耀等国内品牌相继有概念机或消息被爆出。

    而随着多家中国厂商相继推出创新折叠屏机型,三星垄断格局或被打破。三季度三星折叠屏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占比高达93%。而小米、OPPO等厂商的杀出,在拉低折叠屏手机整体价格的同时,将搅动市场,带动更多国内品牌走上降价之路。

    “在多家中国厂商相继推出折叠屏机之后,三星的市场份额将会下降。目前京东方、维信诺等OLED厂商均在加大柔性显示的产能,华为此次新一代折叠屏手机预计也是由京东方提供。随着国产显示企业供货量提升,国产折叠屏手机将激增,其将在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智物科技创始人明淑亮认为。

    高成本待解

    折叠屏手机已诞生三年,但其出货量远不及预期,售价高昂是阻碍折叠屏手机进一步普及的关键因素。

    那么,手机厂商拉低售价,是否意味着成本问题得到解决?

    此前,由于未形成规模效应,折叠屏手机厂商投入很高但产出很低,一直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然而去年以来,市场规模在持续拉升。

    DSCC预测,2021年第四季度折叠屏手机将再次创记录,达到380万部。业内分析师普遍认为,折叠屏作为智能手机的重要创新方向,预计明年更多品牌有望发布折叠屏手机,推动渗透率提升。

    数据调研公司Counterpoint报告预测,2022年折叠屏整体市场将迎来第一次大爆发,出货量或将达到1830万台。

    “规模难以提升,是成本难以降低的重要原因。折叠屏手机是手机大屏化趋势必然发展的结果,目前市场仍有较大的降价空间。只有产品真正被市场认可,实现大规模发展和普及,才能带动成本真正下降。目前市场还未迎来真正的爆发期,但售价开始降低、销量提升是信号,说明市场认可度在加大。”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同时技术的成熟度,也对成本起决定作用。过去受限于技术水平,折叠屏手机在基础性能如折痕等方面表现不佳,众多消费者并不买账。而折叠屏手机铰链和盖板问题,也一直让三星、华为头疼。

    据了解,目前,京东方、华星、三星等厂商已将柔性技术逐渐优化,折叠屏技术走向成熟,能够支持20万次以上折叠,但盖板技术还需要改进。

    “目前看来,折叠屏市场处于导入期向量产期过渡阶段,产能、良率、适配、体验等都需要继续优化,折叠屏有望在明后两年迎来大规模发展期。产业上游供应链还需要解决面板产能、良率等问题。但目前,上游原材料及芯片短缺,还是让手机厂商承受不小的压力,对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的提升也产生影响。”钉科技创始人丁少将认为。

(编辑 才山丹)

上一篇:搭上“北斗”羽绒服竟卖上万元?是成本涨了还是大厂在炒作?

下一篇:私有云赛道规模快速提升 极空间欲开辟新蓝海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