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发布 撬动私人资本进入气候融资领域

2017-12-01 19:06

    本报记者 包兴安

    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有望持续推动气候融资市场创新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12月1日在“促进中国绿色债券和气候融资市场发展”圆桌会暨2017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成果发布会上发布了《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报告系统梳理了过去一年间气侯融资发展的最新动态,总结了现有气候融资体系问题,重点就如何撬动私人资本进入气候融资领域,加强气候适应资金供给等方面做出了分析。

    此外,报告就坚持履行《巴黎协定》,推动全球建立一体化气候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推动新兴多边金融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渠道作用;增强我国气候融资软实力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遥指出,随着我国气候变化政策持续推进,创新金融模式和工具在绿色领域广泛应用,绿色金融体系建设逐步落地,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获取渠道正不断丰富。但与此同时,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缺口仍十分巨大。随着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正逐渐向中国转移。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气候融资体系顶层设计,发挥中国的引领作用,扩大中国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开展双向绿色合作,推动实现经济转型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是我们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目前,《巴黎协定》已进入具体落实阶段。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变革,对全球气候治理与气候融资体系的传统格局提出了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通过在国际国内层面扎实推进气候融资实践,对中国引领全球气候变化进程的决心做出了务实宣示。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在过去五年中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落实减排承诺,与各方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报告主要作者,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副院长、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倩教授表示,从整体发展角度看,气候融资体现存在的过渡依赖ODA资金体系与融资工具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全球尚未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气候公共物品供给理念及融资体系。加速提升气候资金供给总量、效率与效果的前提是为全球减缓和适应战略形成独立的融资机制和相匹配的融资工具,尤其需要重申全球公共财政的核心作用,加强赠款资源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以撬动、引领及推动更大规模的私人投资来解决气候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探寻解决全球气候融资问题方案,《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主要研究观点包括:

    全球气候缺口仍加速扩大,适应供给尤其缺乏机制保障;气候资金治理体系碎片化发展,需增强协同治理能力;多边机构作为气候融资重要渠道面临转型,新旧机制协同合作机制有待建立;新兴经济体气候资金机制发展迅速,新的全球公共物品供给格局正在形成;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气候治理全球领导力进入更迭期;传统能源市场现回弹信号,新能源转型全球趋势未受明显冲击;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有望持续推动气候融资市场创新。

    此外,《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主要针对以下三点提出了政策建议:坚持履行《巴黎协定》,推动全球建立一体化的气候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推动新兴多边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渠道作用和多方面创新;以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为突破口,加强我国气候融资软实力。

    据悉,《2017中国气候融资报告》是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推出的气候融资年系列年度报告,自2011年起已连续7年发布,并将于近期正式出版。未来,央财绿金院将进一步针对碳市场建设、多边金融机构气候合作、气候适应融资等问题,追踪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趋势,识别全球最佳实践案例,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出相关研究成果,以期为中国深度参与全球应对变化行动,推动全球生态治理贡献智库力量。

    “促进中国绿色债券和气候融资市场发展”圆桌会暨2017中英绿色金融工作组成果发布会由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和陆家嘴金融城理事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遥教授、气候债券倡议组织(CBI)首席执行官SeanKidney出席会议并发表主旨演讲。

上一篇:财政部在港顺利发行70亿元人民币国债

下一篇:税收数据佐证楼市“退烧” 4月份房地产相关税收回落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