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吴晓灵建议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实行分级牌照管理 实施一致性与差异化相结合的监管方式

2021-06-10 20:51

    本报记者 袁元

    6月10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与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在京举办《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监管研究》课题报告发布会。央行原副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理事长吴晓灵在发布会上畅谈了其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想法。

    吴晓灵认为,当前国内正处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型科技平台公司借助数据资源和算力算法的优势,从第三方支付切入了金融服务。平台金融科技公司介入传统金融业务的某些节点,开展了节点型金融业务,这是数字经济时代社会分工的结果。其优点是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范围,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效率和客户的体验,促进了金融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但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如平台公司的垄断问题、个人隐私的保护问题、算法的歧视问题,介入金融业务后可能引发个人过度负债的问题、信用风险问题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

    针对互联网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如何监管,吴晓灵认为,平台金融科技公司的节点型金融服务应根据其进入的金融业务链条的本质实施监管并持牌经营。应按业务流程拆分传统业务牌照,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实行分级牌照管理。即对某项金融业务实施全牌照或有限牌照的管理,实施一致性与差异化相结合的监管方式。可借鉴的案例是监管部门设立独立于银行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对开展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公司发放银行业务中的支付牌照,加强监管。

    除信用风险监管外,吴晓灵认为,对平台金融科技公司节点型金融业务的监管,更应注重其数据治理的监管。即数据采集的合法性,个人隐私的保护,算法的伦理道德,数据的安全和技术的安全。凡是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数据公司均应按合作的性质进行统一而有区别的金融监管,根据其介入金融业务的深浅程度,实行匹配强度的监管。有些要持有限牌照,有些可实行备案管理,有些则可通过合作的金融机构实行穿透式监管,不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数据公司应按一般科技公司监管。

    为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平衡个人数据保护和数据资源挖掘,该报告提出了探索建立个人数据账户制度的建议。数据是经济的重要资源,但数据的价值只有在运用中才能体现。因此建议平台公司为个人建立数据账户。通过个人数据账户,确保个人对数据收集的充分知情权,维护个人数据权利,提升数据收集环节的规范程度。同时在个人授权的前提下为数据需求方堵旁门开正门,体现了我的数据我做主的原则,同时还能促进数据协同环节的规范和发展。对于产生数据的平台,在确保数据脱敏并不可追溯的前提下,可对数据加工为产品并进行交易。这体现了数据是个人与平台共有的属性。允许第三方经个人授权后,有偿访问个人数据账户并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能体现数据的公共资源属性。希望个人数据账户能为数据资源的协同开发运用建立良好的基础制度。

(编辑 田冬)

上一篇:神州信息智能统一监管报送平台中标多家泛金融机构

下一篇:神州信息战略升维加码金融信创和场景金融 打造中国金融行业可靠的合作伙伴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