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ATA[ 乔川川的博客 ]]> http://blog.zqrb.cn/u119267 2008-12-01 zh-cn http://blog.zqrb.cn/u119267 兴调查研究之风、论海关传播之局——主流经济媒体走进海关座谈高质量发展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99035.html 2023-05-26 16:51:02     本报记者 乔川川

    5月25日,海关总署办公厅、中国海关传媒中心联合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参考报、北京商报等30多家经济类主流媒体考察中国海关博物馆,并就新闻媒体调查研究、海关特色宣传内容等开展专题调研座谈。

    50多名与会媒体代表通过参观中国海关博物馆主展区、“海关902艇”和清风国门等展区,从中国海关的重大事件回顾我国对外开放的历史缩影,深刻体会和感悟中国海关发展史、新时代海关的新使命、新作为,深刻认识海关事业与时代同行的光荣使命。

    座谈会上,海关总署办公厅副主任王志中表示,在全党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之际,与经济传媒协会和经济类媒体就构建海关大宣传格局展开交流和研讨,意义重大。他详细介绍了全国海关正在实施的“12个必”重点任务和“1+1+6”重点工作内容,欢迎经济媒体为海关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舆论支持。中国经济传媒协会会长赵健对主流媒体如何讲好海关故事、发出海关声音和阐释海关特色等发表了看法。赵健表示,经济媒体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有新担当、新作为。海关处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交汇枢纽,要加强宣传海关在持续推进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要举措。海关传媒要充分发挥好纽带作用,搭建起海关与外界的沟通桥梁。

    经济参考报社副总编辑朱国圣,中国经济时报社社长王辉,北京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波涛,中国黄金报社社长陶明浩,人民日报海外版资深记者王俊岭,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擎等就如何讲好海关故事、提升海关宣传效能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大家认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海关构建大宣传、大传播格局恰逢其时,媒体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充分挖掘海关一线故事,以小故事见大真理大格局。海关传媒坚守媒体融合发展正确方向,维护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继续坚持“内容为王”,注重提高品质、擦亮品牌,拿出更多有思想、有筋骨、有温度的产品,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空间和机会。

    中国海关传媒中心主任谷旭在座谈中表示,海关传媒作为经济类媒体的“新兵”,要在媒体融合发展、媒体建设等方面向先进同行取经问策,在学习交流中取长补短。中国海关博物馆相关领导陪同参观。

(编辑 何帆)

]]>
深交所投教专栏|投资零售行业?先记住这三个“很重要”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88387.html 2022-06-29 17:35:03     编者按:

    了解一家上市公司,必须要熟悉公司所处的行业环境。由于不同行业表现出的财务特征不同,为帮助投资者从财务视角掌握行业发展内在逻辑,提升投资者对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价值分析能力,深交所投资者服务部联合毕马威、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兴业证券,共同推出“财务视角看行业”系列投教文章。本篇是第三十一篇,帮助投资者进一步学习零售行业财务分析小技巧,一起来看看。

   投资零售行业?先记住这三个“很重要”

    上一篇谈到,判断一家零售企业是否值得投资,可重点关注增长类、盈利类及成本类三类财务指标。那么,如何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披露信息中找到并解读上述指标呢?跟着以下三个“很重要”,帮您拨开零售业投资迷雾。

    “资产负债表中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很重要

    提到“成长能力”,有的投资者会想到财务报表上收入的增长幅度。实际上,很多零售企业的业绩较大程度取决于其门店所在地带来的客流。对于以租赁门店为主的零售企业,其财务报表披露的与经营场所租赁相关的“使用权资产”及“租赁负债”,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体现企业未来的成长性。

    具体来说,若一家零售企业财务报表附注中“使用权资产”本年增加额较大时,可能反映出该零售企业正处于扩张期,比如通过新开门店、增加经营面积,或者对快到期的经营场所租赁合约进行了更新、展期等。无论哪种情况,都间接说明该零售企业正处于发展态势,而这也是其“成长”的信号之一。

    那么,成长面临停滞的零售企业在使用权资产项目上又是如何表现的呢?以A公司为例,其2021年末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相比较2021年年初大幅下降,下降幅度超过10%。通过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可知,2021年A公司因各种原因使得部分到期门店不再续约,甚至相当一部分租约在未执行完毕的情况下提前解约。不管A公司是主动决定解约,还是被动接受无法续约,都是“成长停滞”的间接信号,不排除A公司未来面临“收缩”的可能。

    “租赁”是零售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经营租约对企业业绩具有一定的“锚定”效应,议价能力强的零售企业往往能通过低廉的租赁付款额并签订期限较长的租约,以“锚定”未来较低的经营租赁开支从而“锚定”一部分业绩。通过对于租赁使用权资产和租赁负债的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分析目前零售企业的成本结构,作出合理的价值判断。

    “借助关键审计事项判断信息”很重要

    分析零售公司的盈利能力,无论是比较毛利率、净利率或者净资产收益率,都绕不开“收入”这个关键财务数据。

    在前两篇文章中我们介绍过,投资者分析关键财务数据指标是为了更好理解零售企业的商业前景和核心竞争力。然而,在现行准则下,财务报表收入披露要求较为简单,如果单看收入披露,可能会一叶障目。

    以品牌零售公司B、C为例:B公司采取直营模式,C公司采取加盟店模式;B的收入时点为产品出售给消费者,年收入80亿元;C的收入时点为产品出售给加盟店,年收是100亿元。从收入数据上看,C的投资价值一定好于B吗?答案是不一定。因为C的收入虽然高,但却不是对最终消费者,在流量为王的零售行业,由于核心竞争力没有掌握在C企业手中,所以一旦加盟商客源流失或者转投其他零售企业,C企业未来的收入可能会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那么,如何获取更多信息让数据可比?我们在阅读财务报表的同时,不妨在企业年报的其他章节去找寻“解锁密匙”,比如审计报告中的“关键审计事项”,就能帮助投资者更好理解财务报表。

    以D公司为例:大部分投资者对零售行业收入的理解是“商品销售产生的收入”,其实不然。零售行业公司D业务模式丰富,除了“卖给客户的商品销售收入”,还有可能是“来自供应商的提供服务收入”(即为供应商的商品提供仓储管理、商品促销等)从而取得相关收入,这些信息可以从该企业当期财务报表中的关键审计事项中获取。不仅如此,零售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关键审计事项还会描述更多的业务类型,而每种业务类型对应的收入确认时点和方式都可能不同。在比较不同零售企业哪一个更值得投资时,不妨先了解企业的收入模式,确定数据可比性后再做下一步分析。

    当然,在上市公司年报的管理层分析与讨论章节、行业分析报告等公开资料中,投资者也可以获取其他有用信息,在投资分析时不妨综合来看。

    “选取合适的可比成本数据作为投资价值判断依据”很重要

    零售行业中业务模式、合同关键条款等信息纷繁多样,所以比较该行业企业的经营效率时必须多方比较、抽丝剥茧,最终选择比较适合的成本数据作为投资价值的判断依据。

    具体如何做呢?可以灵活使用财务报表中的租金、折旧和人工等关键成本费用,比较同行业公司同类费用与收入的比例,分析哪一个公司的经营效率更高,更具投资价值。同时,也可以借助同行业公司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来辅助对目标公司关键财务报表数据的理解。

    举个例子:公司E和公司F,收入规模、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都比较接近。在分析费用比率的时候,公司E和公司F的装修费分摊占当期收入比均为40%左右。然而,根据财务报表折旧及摊销披露信息可以看到,公司E的装修费摊销年限为3年,而公司F的摊销年限为5年,即假设装修费用相同的情况下,E公司在3年内将此费用分摊到损益表,而公司F要5年分摊此费用进损益表。那么,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所有运营指标相同的情况下,公司E可能更具有可投资性。

    投资是个复杂的决策,需要我们结合行业知识找寻合适的投资标的和对标公司,利用财务数据和知识进行有效分析比较,从而辅助决策判断。零售行业的“三个很重要”,您掌握了吗?

    (本篇由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马娜、朱希扬供稿)

    (免责声明:本文仅为投资者教育之目的而发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深圳证券交易所力求本文所涉信息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其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做出任何保证,对因使用本文引发的损失不承担责任)

(编辑 田冬)

]]>
高灯科技2021年一季度GMV突破63亿元 驶入财税科技新蓝海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71576.html 2021-05-27 21:13:52     本报讯 5月26日,高灯科技正式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高灯科技一季度GMV(商品交易总额)突破63亿元,同比增长227%;累计交易鉴证规模突破1200亿元,成为业务增长强劲引擎;同时,高灯科技财税服务布局进一步加快,财税托管数实现100%增长,整体业务实现高质量稳健发展。

    2020年底,高灯科技正式宣布进行战略升级,明确了以发票数字化为基础,为数字经济构建交易鉴证场景的发展方向。2021年一季度,高灯科技继续坚定走财税科技发展之路,以交易鉴证为基础,服务千万纳税人;以建设数字经济时代下的财税数字化新基建为目标,围绕交易鉴证进行积极的市场探索,进一步推动财税科技市场规模跨越式增长,并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

    高灯科技一季度新增交易鉴证规模同比增长420%,新增交易鉴证笔数突破1亿笔,交易鉴证服务覆盖10余个应用场景,累计交易鉴证规模突破1200亿元;累计服务核心企业超4500家,服务中小企业数突破26万。

    目前,高灯科技交易鉴证服务已覆盖商事鉴证和劳务鉴证两大核心板块,其中,劳务鉴证主要面向灵活用工场景,助力人企商业互联协作下的交易合规。高灯科技一季度劳务鉴证规模达33亿元,同比增长368%,核心企业用户同比增长334%。

    此外,商事鉴证主要面向因公消费、出行服务、网络货运等多个场景。高灯科技一季度商事鉴证规模达240亿元,同比增长427%,有效助力末梢交易市场解决交易鉴证难题。今年2月,高灯科技联合国家税务总局普洱市税务局在普洱五一农贸市场正式落地交易鉴证服务,为促进绿色商品贸易流通、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积极力量。目前,该方案正在普洱全市进行推广。

    随着交易鉴证服务的逐步深入,高灯科技基于链接的纳税人产生的财税服务持续增值中,并且围绕企业收入及支出,提供更高效合规的数字化服务,不断扩充财税科技的生态势能。高灯科技一季度企业用户同比增长1016%,服务网点覆盖全国15个城市,财税托管数实现100%增长。

    高灯科技的发展成果也收获了来自社会各界的肯定,不仅荣获毕马威“中国领先金融科技50企业”等多项大奖,还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从2021年第一季度交付的首张成绩单来看,高灯科技以财税科技为战略,以交易鉴证为抓手,实现扎实稳健发展,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全面到来,高灯科技将有机会发挥更有效长线的多维价值,助推财税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记者/乔川川)

(编辑 上官梦露)

]]>
ST云维收“监管函”被质疑持续经营能力 破产重整多年至今无合适标的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70157.html 2021-04-24 11:32:31     本报记者 赵学毅

    4月22日,云南上市公司ST云维(600725.SH)发布公告称,上交所对公司迟迟未被注入资产等事项进行了问询。监管函显示,根据2020年ST云维审计报告,公司重整计划中要求的优质资产注入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中,目前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商品贸易业务。这些事项或情况表明存在可能导致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上交所要求说明公司贸易业务是否能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以及具有可持续经营能力,以及“公司资产注入计划迟迟未完成”的进展情况。

    自2016年大股东云维集团破产后,经历生死浮沉的ST云维近日再次受到“暴击”。2016年重整至今的ST云维一直处在低迷状态,靠煤焦化、钢材等商品贸易维生,连续四年盈利但难以“摘帽”,几次易主后资产注入计划长年搁浅,保壳之路艰难。对此,《证券日报》记者拨打ST云维董秘办电话,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经营状况一直如此,暂时没有合适标的实施资产重组。

    连续四年盈利仍未“摘帽”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ST云维近年来的年报发现,自2016年进入重整程序后,2017年至2020年,ST云维的营收分别为:4.89亿元、10.07亿元、13.38亿元、13.75亿元;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818.13万元、1300.77万元、1259.86万元、1603.44万元,表面上看经营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四年以来公司每股净资产始终小于1,不满足“摘帽”条件。

    公司董秘李斌在互动易上表示:“公司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情形暂未消除,待符合消除情形时将及时向上交所申请撤销其他风险警示。”

    早在2015年,在煤炭产能过剩,急需提升集中度、实施减产的背景下,ST云维出现净利润亏损26亿元的爆雷局面,大股东云维集团随后在2016年宣布实施破产重整,上市公司云维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更名“ST云维”,启动重整计划。

    公司1996年上市历经20年的岁月,有过热血沸腾,有过兴旺鼎盛,在2016年遭遇上市以来最大的发展困境。按照重整计划,ST云维持有的其他应收款、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与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以及控股子公司全部被拍卖;同时,ST云维按照每10股转增10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对于云南煤炭行业昔日龙头如今的状况,中企资本联盟主席杜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煤炭行业要变革,但绝不是简单的一刀切,而是从数量、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的发展。在全面‘减碳’的背景下,煤炭行业确实承担着社会重任。”

    ST云维目前以开展煤焦化、钢材、铝材等产品为主的商品贸易业务维持公司正常的运营。今年以来,公司股价持续低迷,最高时只有1.95元/股,最低时达到1.41元/股,ST云维或需要一场以变革作为涅槃的契机。

    “保壳之路”道阻且长

    2016年ST云维的重整计划从法院批准实施到裁定完成,也仅一个月的时间。雷厉风行之间,ST云维从云南煤炭行业领军企业,被迅速清空成了一个“壳”公司。

    2017年,ST云维等到了“有缘人”——深圳市深装总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装总”,原新三板挂牌公司),有望“破壳”重生。同年6月5日,停牌近9个月的ST云维公布了重大资产重组方案,公司拟以非公开发行股份的方式向李兴浩等59名自然人及中亘投资等36家机构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深装总98.27%股权,发行价在资本公积转增方案实施后,由5.22元/股调整为2.61元/股,发行股份数量约为18.45亿股。

    发行预案显示,深装总100%股权的预估值约为49亿元,增值率为213.10%。巧合的是,该估值与ST云维实施重整计划时确认的债权总金额49.84亿元非常接近,同时本次交易已构成“借壳上市”。

    但此次交易并未顺利推进。公告显示,2017年11月,深装总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致使其安全生产许可证被暂扣30天,处罚时限致使ST云维无法在规定期限内履行重大资产重组相应决策程序,为维护全体股东及公司利益,经与交易对方协商一致,双方终止了重组合作。

    在合作方案推进期间,上交所曾两次问询深装总经营情况。二次问询函显示,深装总不仅未能在2017年6月30日前披露2016年年度报告,同时“本次预案披露的2014年、2015年财务数据与深装总在股转系统已披露的财务数据差异巨大”,还因此被强制终止挂牌。ST云维保壳计划就此“折戟”。

    历经几番换主今年或迎新机?

    重大资产重组方案终止后,ST云维被几次“易手”。2016年实施重整计划之前,ST云维实际控制人为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偿还债务重整计划完成后,ST云维控股股东变更为云南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实控人为云南省国资委;2019年,ST云维再次被转让。

    2019年6月,云南能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能投集团”)以15亿元的转让价款获得ST云维23.61%股份,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彼时,能投集团的每股受让价格约5.155元,较ST云维当时的股价3.04元/股,溢价近七成。

    能投集团接手ST云维已近两年时间,但向ST云维注入资产的计划却迟迟未完成,引发上交所问询。《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ST云维董秘办,董秘李斌表示:“公司重组事项一直在推进,但是暂时没有合适的标的,多年以来公司的发展状况也因此一直没得到改善,注入资产一事现在不能确定时间。”

    不过,或许“项目未动,人员先行”,早在今年4月10日,ST云维发布公司高管换届公告。公司第九届董事会董事长由来自能投集团的何娟娟担任。何娟娟的简历显示,她历任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财务管理部负责人、财务管理部总经理、法务审计部总经理、首席风控官、审计法务风控中心(监事管理办公室)总经理、集团公司监事会主席等。“女掌门”接棒上任,是否意味着能投集团对ST云维有新安排?

    有业内人士对ST云维新一届的董事会成员进行了分析,除凡剑继续担任董事外,董事谢瑾是能投集团投资管理中心副总经理,董事王青燕是能投集团总法律顾问、法务风控中心总经理,滕卫恒是能投集团资本管理中心副总经理,监事会主席高颖是能投集团审计法务风险中心副总经理。能投集团安排的法务、资本负责人汇聚于ST云维,会不会是要着手解决ST云维的重组问题呢?业界和投资者以及大小股东们正拭目以待。

    也有敏感的投资人士揣测,云南省政府注入能投集团的新标的——金马集团或是ST云维的重组对象,金马集团全资控股云南省最大露天煤矿,年产量1000万吨。这家企业与以煤炭起家的ST云维是否会有更深入的关联,董秘李斌并未做出回应。但从控股股东的角度看,作为国企的能投集团本身也栽了跟头,向“华信系”投资的超26亿元巨资暂无法收回,近期或难以推进ST云维的重组。《证券日报》记者将长期关注公司重组动态并跟踪报道。

(编辑 乔川川)

]]>
华为称2B业务“余粮”比较充分 仍积极寻求手机芯片储备办法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57053.html 2020-09-25 00:51:08     本报见习记者 林娉莹

    9月23日至26日,华为举行第五届全联接大会举行。在以往,该大会是华为面向全球ICT产业的沟通平台,及对外发布重大战略的窗口。而今年,备受瞩目的则是华为的外部危机——芯片储备、供应链等问题。

    关于芯片问题,以“地主家的余粮”为喻,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等高层在媒体交流会上回应称,目前包含基站在内的toB业务“余粮”比较充分,重点发力的ICT产业正面临巨大发展机会;但至于消耗量更大的手机芯片,公司也正在积极寻找办法:“我们也知道,有很多美国公司也在积极和美国政府申请(向华为供货)。”

    大会上,华为也对外传达了“倡导与供应商共同成长”的想法。“华为有芯片设计能力,我们也乐意帮助供应链增强芯片制造、装备的能力。”郭平表示,“帮助他们也是帮助我们自己。”

    愿帮助供应链共享成长

    此前,由于美国对华为的芯片禁令生效,华为多款芯片面临断供,给其消费者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求生存是华为的主线。”郭平在此次大会上坦言,“美国的制裁升级,确实给我们的运营带来很大困难,但具体到芯片是9月15日才储备入库,具体数据还在评估过程中。”

    郭平表示,华为每年要消耗几亿个手机芯片,所以他们仍在积极寻求关于手机芯片储备的办法。在被问及是否会使用高通芯片时,他表示:“我们注意到高通正在向美国申请向华为供货的许可证,如果他们申请到了,华为很乐意使用高通芯片制造手机。”

    9月21日,英特尔对外确认已获得向华为供货许可,但其主要向华为提供的是笔记本与服务器芯片。

    实际上,此次“芯片风波”也给华为背后的供应链带来了一定影响。郭平就此声称,华为受到重大的打击,是对其供应链的打击;但华为倡导与供应商共同成长、共享收益,会使用全部力量帮助供应链强壮成长。据了解,华为也曾通过投资和技术去助力产业链成熟和稳定,例如建立哈勃投资对供应链进行策略投资。

    “华为具有芯片设计能力,也很乐意帮助可信的供应链增强他们的芯片制造、装备、材料的能力,帮助他们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在回复是否会计划投资芯片制造工厂或晶圆厂时,郭平进一步说道。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华为还没有主导供应链,以伙伴姿态寻求合作和支持的做法是正确的选择。适合中国企业的发展路径是,深入到全球供应链当中,从基础工作做起,逐渐积累技术专利,然后再以技术壁垒主导供应链,甚至引领供应链发展。”

    盘和林进一步说道,以芯片制造三大厂为例,英特尔、台积电和三星实际上都在和整条供应链互动,其芯片制造能力并不是单独存在的:“他们给光刻机企业ASML提供资金和技术,作为回报,ASML则优先提供光刻机。华为也可以和芯片制造商有同样的互动,参与到供应链中,做出强化现有供应链的姿态,然后谋求未来技术上的反超。”

    看好ICT产业发展前景

    不过,除消费者业务之外,在“余粮”尚且充分的toB业务,华为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2020年,随着5G在全球完成规模部署,郭平认为,联接、云、AI、计算和行业应用这五种技术、五大机会正史无前例地汇聚到一起,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正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会。“华为将聚焦这五大机会,把ICT应用到各行各业,联合伙伴提供场景化解决方案,帮助政府与企业实现目标。”

    据牛津经济研究所报告,如今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尤其是数字技术带来的行业数字化增长。对此,华为董事、企业BG总裁彭中阳也在全联接大会上表示:“数字化时代的商业本质是做大蛋糕,是正和游戏而不是零和游戏。目前,华为已经打造并正在推广100个场景化解决方案,联合伙伴创造更多行业新价值。”

    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野村综合研究所通信产业顾问孙晓道表示:“对华为而言,在消费电子领域(toC)市场收到外部打压的时候,更应该依托ICT业务(toB/G)稳住收入基盘。”

    数据显示,华为2020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540亿元,而ICT业务(toB/G)已为其贡献了超40%的收入。其中,运营商业务实现收入1596亿元,占比35.2%;企业业务收入为363亿元,占比8%。

    孙晓道认为,5G是基础通信设施,其成熟将为其他技术带来新的变革,包括AI、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等,这便是‘5G+’的技术共振。华为在上述技术领域都有较好积累,且拥有成熟的ICT销售能力与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为其拓展ICT市场打下了坚实基础。

    “具体来看,考虑到华为在各大运营商中的影响力和当前的外部因素,华为在运营商业务领域还是有很强的优势。”孙晓道进一步分析称,“但在兵家必争的政企业务领域,虽然市场的天花板还很高,但在新需求还在探索、旧市场充分争夺的背景下,华为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华为依托5G发力各类ICT领域的思路是十分正确的,如何稳基盘、拓市场,则是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2016年我们提出了建设哥斯达黎加式生态,使能伙伴做大市场,让华为的伙伴,像电力时代的电气企业一样,成为新价值链上的获益者。”郭平在其演讲的尾声表示,华为将持续聚焦联接、计算、云、AI等产品和服务,在政企全面进入数字化、智能化时共同开创新篇章。

]]>
2020中关村论坛智能+交通平行论坛召开 发布四项智能交通应用研究成果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56730.html 2020-09-20 16:11:07     本报讯 9月18日,由北京市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和北京民合国际交流基金会主办,中国交通报社和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承办的2020中关村论坛智能+交通平行论坛在京举办。

    本平行论坛是继2019中关村论坛智能+健康平行论坛后,在中关村论坛框架内打造的第二场“智能+”系列平行论坛。来自国内部委、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国内智慧交通、互联网、新业态领域的头部企业和来自国外智能交通领域权威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和知名专家等通过线上或现场方式参会并发言。

    论坛上,世界银行交通全球实践局副局长任斌、日本智能交通协会副总裁大月诚、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夏曙东和滴滴出行副总裁丁能、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系统架构副总经理张海林等围绕“智能交通新技术”以及“智能交通系统未来发展趋势”等做主旨发言。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和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代表与巴西等五国驻华使馆的参赞级外交官就“交通科技与公共安全”领域问题进行现场交流。

    另有六位中外嘉宾针对“交通大数据和智慧型城市交通大脑建设、网联汽车与无人驾驶”等前沿课题展开学术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平行论坛期间还发布了四项智能交通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是由世界银行和中国交通报社联合发布的《中国交通转型与创新知识平台活动计划》、由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边缘智能体》、由北京交通大学发布的《重型货车超载自识别智能“天秤”系统技术》以及由北京交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地铁预约出行技术》。(记者/乔川川)

(编辑 田冬)

]]>
A股30年十大典型退市公司警示未来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54805.html 2020-08-19 20:48:57     本报记者 朱宝琛 乔川川

    编者按:我国资本市场成立30年来,记者根据同花顺等数据系统不完全统计发现,共有百余家上市公司以主动退、强制退等方式退出A股市场。

    今日,本报特对那些被强制退市的公司进行梳理,挑选10家典型公司就其退市原因进行简单介绍。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公司的退市,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也将引发上市公司、投资者、中介机构等市场参与各方进行深思。

1.png

    1.昔日“创业板一哥”乐视网退市

    市值蒸发约1700亿元 28万股民遭殃

    摘牌时间:2020年7月21日

    2020年7月21日,曾经的“创业板一哥”乐视网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摘牌前股价收报0.18元,总市值7.18亿元,市值较高峰时的超1700亿元蒸发99%以上。公开数据显示,乐视网在进入退市整理期前,仍有28万股东,这些股东也成为最遭殃的人。

    2010年8月12日,乐视网在创业板上市,成为A股首家视频概念公司。2011年,乐视影业成立,2012年,乐视致新成立。2014年,乐视云、乐视体育、乐视移动、乐视汽车相继成立。2015年5月12日,乐视网股价达到179.03元的历史高点,市值突破1700亿元。2016年10月,乐视体系资金链危机暴发,股价开始一路下跌。

    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公开表示,“贾式故事时代”终结,乐视网神话正式破灭。这一切缘于当初步子迈得太大,在乐视网没有明显盈利的状况下贸然进军手机、体育、汽车、互联网金融等七大领域,最终不得不走向终点。究其根源问题在于公司没有核心竞争力,完全是靠巨额的资本“堆积”而来,这种前期资本支出过高的经营行为,必然会导致后期形成大量不良资产等诸多问题,最终带来的恶果就是公司偿还能力、盈利能力急速下降,资金链困境始终无法解决,致使企业无法向前发展。

    2.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第一股长生生物

    四年A股路落幕 长生生物不“长生”

    摘牌时间:2019年11月27日

    长生生物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首家因为重大违法行为而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从2015年年底借壳上市成功到最终退市,只有短短不到的4年时间。

    2018年7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组织对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开展飞行检查,发现长春长生的产品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被指存在记录造假等严重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行为。

    2018年10月16日,长生生物主要子公司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因违法违规生产疫苗,被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给予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处罚没91亿元等行政处罚。其违法行为危害公众健康安全,情节恶劣,严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触及了相关规定中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2018年11月16日,深交所启动对长生生物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机制。

    2019年1月14日,深交所作出对公司股票实施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决定。自2019年3月15日起公司股票暂停上市;2019年10月16日,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截至11月26日满三十个交易日,退市整理期结束。2019年11月27日,长生生物股票被深交所摘牌。

    长生生物的退市,是A股市场退市制度日趋完善的标志。在此期间,监管部门发布、修订完善了相关规则,细化证券重大违法和新增社会公众安全重大违法的强制退市情形。

    3.因“猪饿死了”而退市的皱鹰农牧

    最高负债182亿元 无资金购买饲料

    摘牌时间:2019年10月16日

    2019年10月16日,雏鹰农牧被深圳证券交易所摘牌。曾经的“中国养猪第一股”,在9年的资本市场生涯后,正式退出A股舞台。

    看似完美的猪全产业链发展模式、跨领域盲目扩张或是其走向退市的根本原因。从饲料自行采购、大规模兴建猪圈,餐桌推出雏牧香,与沙县小吃投资合作,推出面向生猪养殖全产业链的“互联网+养猪”平台型企业新融农牧的全产业链布局模式,到在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农业商业银行等金融领域跨界布局,一系列投资后,公司的负债已从2014年43.61亿元扩至2019年一季度末182亿元负债,已在“资不抵债”边缘。

    雏鹰农牧的危机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当年上半年公司亏损7.75亿元,2018年年报时,这一数字扩大至38.6亿元。对于业绩大幅下滑原因,公司称,资金紧张,饲料供应不及时,公司生猪养殖死亡率高于预期,生猪养殖成本及管理费用高于预期,因非洲猪瘟销售价格低于预期等。

    此外,2019年3月18日,因涉嫌违法违规,公司被证监会立案调查。随后,雏鹰农牧还陷入信用评级下调、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下降、现金周转较为紧张、对外担保风险等旋涡。

    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诸多负面信息压顶,投资者开始用脚股票,2019年8月,雏鹰农牧股票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股票面值,触动终止上市红线。

    皱鹰农牧退市,或警醒投资者买股票需认真研究基本面,也警示上市公司,用匠心做好主业,才能走得更远!

    4.A股市场首只退市股PT水仙

    亏损一年胜过一年 “相亲”难获重生计划

    终止上市时间:2001年4月23日

    PT水仙于1993年1月6日上市,2001年4月23日终止上市。

    上海水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为上海洗衣机总厂,曾经是上海轻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然而,上市后公司主营业务持续萎缩,1997年起发生亏损,且亏损一年胜过一年。因连续三年亏损,公司股票自2000年5月12日起暂停上市,实施“特别转让”,股票简称改为PT水仙。

    由于主业扭亏无望,且资金匮乏,无力寻找新的业务,公司一直把资产重组视作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从1998年开始,水仙先后与12家企业“相亲”,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因此也未能通过重组而获得重生的机会。

    2001年4月,上海证券交易所决定,不给予水仙暂停上市宽限期,随后宣布水仙退市。

    PT水仙之所以会退市,主要还是源于三方面的失败:投资失败、经营失败和财务失败。比如,业界分析认为,水仙最后一个重组梦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信用危机,不是高达2亿元的债务吓退了银行,而是其信用低下让银行不敢问津。

    随着股票被终止上市,“PT水仙”也由此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第一只被摘牌的股票。这是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一件大事,是我国规范和发展证券市场历程中的一个重大成果。

    5.首只“面值退”股票中弘股份

    “1元退市制度”见效 投资者“用脚”将公司投票出局

    摘牌时间:2018年12月28日

    中弘股份是A股市场上首只“面值退”的上市公司。从2010年借壳上市,到最终告别A股市场,只有8年时间。

    2018年以来,中弘股份陆续披露业绩大额亏损、多项债务逾期、主要项目停工等重大风险事项,投资者通过市场化行为表达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判断。2018年8月15日,公司股票收盘价首次低于1元面值。

    2018年9月13日至10月18日,中弘股份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于10月19日开市起停牌。

    2018年10月18日晚间,深交所公告称,已启动对中弘股份终止上市程序,15个交易日内作出决定;11月6日,中弘股份赴深交所参加听证会,同日,深交所上市委员会召开工作会议,审议中弘股份终止上市事项;11月8日,深交所作出决定,中弘股份退市

    2018年11月16日起,中弘股份正式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期限为30个交易日。公司于12月27日交易结束后被终止上市。

    中弘股份的退市,充分显示了“1元退市制度”赋予了投资者话语权、表决权和“用脚投票”的权利。这也对市场中多次高送转、经营业绩较差、存在违法违规问题等原因导致的低价股公司,起到了极强的警示作用。

    6.曾经电影市场小黑马印纪传媒退市

    经营管理千疮百孔 终被投资者抛弃

    摘牌时间:2019年11月29日

    印纪传媒2014年借壳高金食品完成上市后,市值在2017年时曾创下465亿元的市值高峰,将华谊、光线等一众影视娱乐公司甩在身后。好景不长,仅仅两年多时间里,公司市值就已经从最高时约500亿元缩水至退市时约10亿元,成为A股市场首只“面值退市”的影视股。

    印纪传媒曾是电影市场小黑马,参与发行、投资了《军师联盟》《长安十二时辰》《北平无战事》《克拉恋人》《小时代》等一系列知名影视剧作品,如今却黯淡退市,留下一连串的大问号。

    印纪传媒从2017年底开始,便陷入了资金链严重紧绷之中,在2018年年报里,“业务几近停滞”“整体流动资金紧张”“公司人员流失率超过60%”等描述便已出现。2019年1月份-9月份,印纪传媒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03亿元,同比减少83.19%。

    在公司最困难时期,实控人肖文革疯狂套现24亿元,还将6600万元房产卖给公司,大批董事随之辞职。在经营方式上,*ST印纪也人为盲目投资、盲目扩张所累,尽管在影视行业最火热的前几年收入非常之高,但之后几年,*ST印纪投资的影片包括《极盗者》《极速之巅》甚至《脱单告急》等,没有一部作品票房大卖。

    实际控制人大额减持套现、大股东股份被轮候冻结、人才团队不断流失、影视行业景气走低……一系列情况,把印纪传媒推向退市。

    在面值退市新规下,资本狂欢盛宴终将褪去,千疮百孔的上市公司终将被投资者抛弃。

    7.欺诈发行退市第一股欣泰电气

    为上市财务造假 被重罚一退到底

    摘牌时间:2017年8月28日

    欣泰电气是我国资本市场上首家因欺诈发行而强制退市的公司。

    欣泰电气于2014年1月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于2015年7月14日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于2016年7月8日收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市场禁入决定书》,中国证监会针对欣泰电气欺诈发行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对欣泰电气及相关人员进行行政处罚。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欣泰电气通过外部借款、使用自有资金或伪造银行单据的方式虚构应收账款的收回,在年末、半年末等会计期末冲减应收款项,致使其在向证监会报送的IPO申请文件中相关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

    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欣泰电气在上市后继续通过上述方式进行财务造假,导致其披露的相关年度和半年度报告财务数据存在虚假记载。

    2017年6月23日,深交所决定欣泰电气公司股票终止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自2017年7月17日起进入退市整理期。退市整理期届满的次一交易日,深交所对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欣泰电气是创业板退市第一股,也是中国资本市场上第一家因欺诈发行而退市的公司,释放的是资本市场“强监管”法治化、市场化、常态化的信号。同时,因为欣泰电气是创业板股票,根据相关规定,创业板没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而且欺诈发行具有违法行为不可纠正、影响不可消除的特征,也不符合重新上市的要求。换言之,欣泰电气是一退到底,无法重新上市。

    8.“非标”退市第一股烯碳新材

    促进优胜劣汰 中介当好资本市场“守门人”

    摘牌时间:2018年7月18日

    2018年4月28日,*ST烯碳披露的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公司财务会计报告被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进而成为“非标”退市第一股。

    2012年,深交所对《股票上市规则》中涉及退市制度的有关章节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例如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暂停上市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报等终止上市情形。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是不可信的,投资者也就丧失了赖以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和基础。烯碳新材退市,就是因2017年年报被出具了“非标”意见,触及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类型的终止上市情形。

    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的这份非标审计报告显示,该公司的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内部控制出现重大缺陷。具体包括:存在无法被烯碳新材识别的关联方以及关联方交易,无法对销售交易的真实性、完整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等等。

    烯碳新材的退市,中介机构发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在退市新规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券商等中介机构作为资本市场“守门人”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也不断完善和规范。中介机构也将在净化市场环境、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胜劣汰方面起到重大作用。

    9.首家重大信披违规退市公司博元投资

    ST专业户26年间十易其名 终因信披违规被强制退市

    摘牌时间:2016年5月13日

    2015年3月31日,上交所所依法对博元投资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这是A股市场上首单因为重大信息披露违法而被退市的公司。

    2014年6月,博元投资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被广东证监局立案调查。2015年3月26日,博元投资因涉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和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被中国证监会移送公安机关。公司股票自2015年5月28日起暂停上市。

    2016年3月21日,上交所上市委员会召开审核会议,作出同意终止博元投资股票上市的审核意见。根据该审核意见,上交所决定终止博元投资股票上市。

    2016年3月29日博元投资进入退市整理期,并在交易了30个交易日之后,于5月13日正式告别A股。

    值得关注的是,博元投资原名为浙江省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12月19日在上交所上市。期间,公司名称经历了浙江凤凰、华源制药、*ST华药、*ST源药、S*ST源药、ST源药、ST方源、ST博元、博元投资、*ST博元的10次褪变。也就是说,博元投资作为一个壳资源,一直在被不断地买来买去,同时还是名副其实的“ST”专业户。

    博元投资的信息披露违法,具有造假时间跨度长、多次造假、金额巨大、后果严重等特点。对于这类公司启动强制退市,体现了监管部门对违法失信行为的“零”容忍,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公正公开的游戏规则。

    10.曾经“风电第一股”华锐风电退市

    上市首日即为最高价 最终沦落到面值退市

    摘牌时间:2020年7月2日

    2020年4月13日,华锐风电收盘跌停,最终报0.65元/股,连续第20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触发面值退市条款,2020年4月30日,上交所决定对其终止上市。7月2日,公司被上海证券交易所予以摘牌。

    华锐风电于2020年1月13日登陆A股市场,发行价格每股90元、IPO募资总额93亿元,创下了当年IPO的两个之最:最高募资额、最高首发价格。彼时,华锐风电市盈率为48.83倍,在当年IPO企业队伍中处于中游偏上水平。上市以后,股价一路走低,发行价90元也成为上市以后的最高价。

    上市之后,华锐风电的各项财务指标突然“变脸”。2011年,公司营收腰斩,净利润狂泻近80%。2012年,营收再度腰斩,净利亏损近6亿元。WIND统计数据显示,上市9年来,华锐风电累计亏损金额高达106亿元(2011年-2019年),已经超出IPO募资总额93亿元。此外,这家公司还曾因财务造假遭到证监会的处罚。公开数据显示,华锐风电在上市第一年即2011年年报中通过提前确认收入虚增营收24.17亿元、虚增利润2.78亿元,占2011年利润总额的37.58%。

    有分析人士称,财务造假、大股东减持潮涌,快速扩张后内部管理、产品质量、快速发展后的服务等短板逐渐暴露,资金周转问题难解决,坏账率较高是华锐风电走向面值退市的主要原因。

    成也资本、败也资本。公司通过上市募集资金发展壮大,固好,但如果不根据宏观经济周期、行业政策、前瞻性地合理分配运用资本,做好公司管理,还通过虚假财报来增厚企业利润,终将被投资者用脚投票,走向退市。

(编辑 沈明 策划 白宝玉 乔川川)

]]>
维维股份2019年营收净利双增 未来进一步聚焦主业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48825.html 2020-04-30 12:11:40     本报讯 4月29日晚间,维维股份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称,2019年,公司实现营收50.39亿元,同比增长0.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292.6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22%。

    分产品来看,以豆奶粉为代表的固体饮料实现营收17.55亿元,同比增长4.70%;以液态豆奶为代表的动植物蛋白饮料营收为5.15亿元,上涨2.48%;酒类营收下跌25.84%至4.32亿元;茶类实现营收6691.17万元,同比减少5.69%;粮食初加工产品实现营收20.55亿元,同比增长1.99%;储运营收为4551.05万元。

    对于今年的经营计划,维维股份在年报中表示,根据行业发展情况,2020年公司计划保持豆奶粉业务稳步增长的同时,大力推广植物蛋白饮料,进一步加大粮食收储加工力度。

    自第一包维维牌豆奶粉摆上货架至今,被誉为国民饮品的维维豆奶已经走过了30个春秋。那句“维维豆奶,欢乐开怀”的广告语也已成为经典,被几代人所记忆和传颂。

    作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2000年,维维股份成功在上交所上市。经过近30年的发展,维维股份目前已成长为以“生态农业、大粮食、大食品”为主的跨行业、跨地区的大型企业。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仓”的号召,先后和国内外大型粮油企业合作,兴建了4个现代化粮食仓储基地,分别是以江苏徐州为中心的黄淮海优质小麦基地、河南正阳小粒花生基地、黑龙江绥化东北大豆基地、小兴安岭汤旺河生态大米基地。其中,维维黄淮海优质小麦基地目前已经达到了仓储100万吨、加工60万吨的规模,是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收储、加工、贸易基地。

    在维维股份对粮食的精深加工中,一方面延长了产业链,另一方面提升了粮食的增值效率。维维股份把大豆加工成豆奶粉,深加工成植物蛋白饮料、大豆肽饮料;将小麦加工成面粉,再深加工成挂面、面包,将小麦当中的蛋白和淀粉分离开,谷朊粉用于高档食品生产,淀粉用于淀粉糖和食用酒精的生产;稻谷加工成大米,再加工成方便米饭。

    对于未来,维维股份新闻发言人菜田表示:“公司将继续保持豆奶和粮仓仓储业务的稳步增长,同时把握市场机遇,精准营销,加大植物蛋白饮料的推广力度,未来植物蛋白饮料将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同时公司的粮食仓储业务将持续提高盈利水平。”(记者 乔川川)

(编辑 上官梦露)

]]>
测试速签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41752.html 2019-12-23 19:56:02

测试速签测试速签测试速签

]]>
测试速签 http://blog.zqrb.cn/blog/119267-2041770.html 2019-12-23 19:56:02

测试速签测试速签测试速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