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用更加市场化的办法 让资本要素活力迸发

2020-04-11 00:09

    董少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下称《意见》),对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大要素市场改革提出要求、做出安排,这是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大改革部署,也是新时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承载着资本要素配置重任的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又一轮改革热潮。不断完善市场化机制,才能让资本要素迸发活力。

    《意见》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一节中,用524字,对股票市场、债券市场、金融服务和金融业对外开放进行了阐释,统筹了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市场主体和市场生态、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进一步明确了资本市场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关系,提升了资本市场改革的层级。

    从股票市场来说,《意见》重申“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场发行、交易、退市等制度”。2019年科创板成功开市并试点注册制,在发行、交易、退市、分红、信息披露、投资者保护、失信惩戒等环节进行了一系列制度完善和创新。在总结科创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已经逐步展开。《意见》还要求“制定出台完善股票市场基础制度的意见”。目前,以贯彻落实新证券法为契机,证监会等部门已初步完成了有关配套规章制度的“立改废释”工作。去年9月份,中国证监会根据市场建设的短板和弱项,确定了12项重点改革任务,大多数已经落地和继续深化。接下来,要按照新证券法要求,在证券民事诉讼制度上实现突破。

    从债券市场来说,《意见》在“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配置”一节中要求“稳步扩大债券市场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推进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在“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一节中要求“稳妥推进存贷款基准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提高债券市场定价效率”,意味着债券市场将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实现突破,既要在发行交易、信息披露、信用评级、执法监管上实现统一,也要在利率市场化上有重大进展。按照新证券法规定,公司债、企业债发行均已实行注册制,压实了中介机构的责任,便利了发行主体融资,也有利于违约行为的市场化处置。

    笔者认为,债券市场的“深度市场化”,不仅对债市参与者把握收益和管理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对股票市场的定价机制也具有重大影响,只有形成了真实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使其发挥定价基准作用,资金市场、资本市场才有稳定的“价格之铆”。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不应仅将眼光放在沪深交易所市场、新三板市场上,而应当放眼整个金融体系。《意见》对“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和“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部署,意在加快补上小微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短板,构建多层次互补共融的金融生态,并显著增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和市场竞争,从而实现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相互匹配、相得益彰的格局。

    主动有序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目标是吸引多元化的主体参与中国市场,同时,中国金融机构也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资本要素要在全球化背景下优化配置,中国金融机构也要在全球化市场的大海中游泳,在全球化竞争中增强本领。

上一篇:提升资本市场活跃度 发挥财富效应弥补增长缺口

下一篇:适度活跃资本市场 支持服务扩大内需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