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董少鹏
1月16日,第二批16家全国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正式授牌。加上2016年5月6日授牌的第一批13家全国投教基地,我国国家级投教基地已达到29家,遍布东中西部,涵盖交易场所、自律组织、经营服务机构、国家级媒体和优秀企业等。此外,一些地方还建立了省级投资者教育基地。
这些基地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提供了交易场所之外的公共服务空间,丰富了投资者权益保护的途径和手段,涵养了提升全民族投资素质的社会土壤,对推进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个人投资者已达1.34亿,这是一个必须尊重的客观现实,发展和壮大资本市场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除了由交易场所、证券期货公司、登记结算公司、其他专业服务机构等构成的交易体系为投资者提供交易服务,由证监会、交易场所、行业协会等构成的监管体系为投资者维护交易秩序,还需要建立一个为投资者提供学习知识、交流心得、纾解情绪、提升能力的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
这个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应当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家”,是新投资者的“出发站”——初入市的投资者装备好了再出发,是老投资者的“加油站”——已经入市的投资者在这里学习新知识新本领,是理性投资者的“集合站”——投资者通过这个平台提高理性投资、专业投资素质,不断壮大市场发展的正能量。已经建立的投资者教育基地,与其他投资者保护设施共同构成这样的社会化专业服务体系。
建立投资者教育基地的核心目的,是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站式的教育服务场所,让他们集中、系统、便利地获得更加公平的教育服务。现在看来,其发挥的功能和形成的实际效果还不止于此。在为投资者提供服务的同时,投教基地还可以发挥凝聚社会共识,放大资本市场建设合力的积极作用。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27年了,投资者的形象和资本市场的形象都存在短板,社会评价都有一些落差,客观上形成了资本市场发展的“孤岛现象”。通过建立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以完全公益化的方式开展投资者教育、疏导、提升工作,可以在全社会发挥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关心中小投资者成长、关心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消除资本市场发展的“孤岛现象”。
目前,29家全国投教基地多数由证券期货行业的交易场所、自律组织、经营服务机构兴办,同时有部分媒体、企业、学校等参与,这体现了“让证券期货行业走向社会”和“让社会力量走向证券期货行业”的初衷,汇聚共建共治共享资本市场的力量。参与资本市场建设的社会力量越广泛,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资本市场与社会治理就越能实现良性互动发展。
证券期货行业各单位通过这个平台,投入资金和教育资源,拓展投资者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培育成熟理性的投资者队伍,同时,也可以更多地了解投资者的想法和需求,更好地改善市场服务和开展业务创新。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证券期货行业的发展状况,提出建设性意见。事实上,一些教育基地通过展示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和改革发展成果,也向社会打开了一个认识资本市场的窗口。
让更多的人了解资本市场,是营造良好改革发展氛围,推动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软功课”。相对发达市场而言,我国居民的资本市场意识、现代投资意识是明显不足的。补上这个短板,需要通过行业单位、院校、媒体和社会公益平台协力开展工作。建设统一标准、有管理的公益性投教基地,是加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成果。
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不仅需要“硬体系”即法律体系、市场体系、监管执法体系等的提升,也需要“软体系”即理论支撑体系、信息传播体系、主体培育体系等的大提升。“软体系”包括“软平台” “软机制”“软功能”。我们常讲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提升监管效能等,但实现这些目标,都需要投资者素质的同步提升。投资者素质提高了,基础性制度建设就会更顺畅,监管工作也必然事半功倍。从一定意义上说,投资者队伍建设本身就是基础性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以投资者教育基地为抓手,将证券期货行业单位与其他社会力量结合起来、贯通起来,凝聚起来,形成全社会关心资本市场建设、关心投资者素质的氛围,通过一系列制度化安排,提升全民族的资本市场素质、现代投资素质,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全国投资者教育基地集公益服务、知识传播、社会交往、技能培训等于一体,是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家”,也是“公益训练场”。目前的建设只是一个开始,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它们将成为资本市场基础设施的又一道风景线。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角度看,建设高标准的全国投教基地,是提升全民族投资素质的有力举措。高标准的全国投教基地就像一所所“接地气的大学校”,涵养理性土壤、培育理性队伍,为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增添可持续的厚重底色!
(本文作者董少鹏为全国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