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中国股市 请别再为IPO纠结

2013-03-08 02:03

    ■董少鹏

    自去年9月下旬新股发行暂停之后,有关何时重启的猜测就此起彼伏。昨天,证监会副主席姚刚现身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联组会议,被记者们追问IPO何时重启。可见,新股何时开闸时时牵动着市场各方的神经。

    事实上,针对IPO公司的财务报告专项检查正在有序进行。可以预见,通过专项检查,新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将显著提高,这也将是监管层历时数月交给投资者的一份“排险”答卷。所谓排险,主要是指排除信息披露不真实不充分的风险;至于上市公司的运营风险,主要还是由公司自己承担。就是说,IPO审核要从注重“选美”改为注重“选真”,由原来注重对业绩好坏的判断转变为信息真实与否的判断。

    近期以来,我国股市再度陷入对IPO的纠结。在两会前的2月28日,证监会表示IPO重启暂时没有明确时间表;更早的1月24日,也曾传出IPO即将开闸的消息,证监会也“火速”辟谣。管理层之所以及时辟谣,自然是考虑到了IPO重启消息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影响。现在,距离递交自查报告的截止日期3月31日越来越近,人们关注何时重启也是十分自然的。

    我国股市长期以来有浓厚的IPO情结,这是因为:一、新股供应规模往往是决定市场供需平衡的主要因素;二、获取一二级市场差价是传统的资金运作模式;三、新股发行的节奏也被视为监管者对市场表现的态度表示(当然,这种认识很有片面性)。

    在当前情况下,投资者为IPO何时重启而纠结,是担心新股扩容会把刚刚恢复暖意的市场打下去。而站在拟上市公司的立场上,如果迟迟不放行,则意味着白白付出时间和其他成本,甚至错失发展的良机。从整个市场建设来看,长时间的停止新股发行,则说明市场机制不完备、不健康。

    近年来,特别是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监管层持续推进新股发行制度改革,通过完善制度措施,试图让卖方和买方自主博弈定价,有一定效果。但由于证券机构的市场化不足,定价的真实性还难以令人满意,社会信任度也低。因此,建立以真实信息披露为前提和基础的、以买卖双方自主博弈为主的新股定价机制,仍然要假以时日。而从监管者而言,淡化对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判断,细化信息披露要求并严格依法监督,是唯一选择。证监会发动为期数月的IPO财报专项检查,目的也在于此。

    我国股市长期以来存在的IPO纠结,根源正是在信息披露上。如果监管者“选美”,筹资者“扮美”,一级市场投资者“转手”,二级市场“水落石出”的链条不打破,信息披露应有的作用就会打折。当监管者不再为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背书”,新股定价只是依据真实的信息披露,发行成功与否由市场自己选择之时,大家对待IPO的态度也就会平静许多。

    根据对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这一次IPO重启至少要在财务专项检查结束之后;虽然时间表尚难排定,但可以预见的是,这一天为期不远了。笔者认为,既然市场迟早要过这一关,重启还是越早越好。当大家不再为IPO纠结,IPO的快慢多寡真正转变为市场调节之时,我们这个市场就真正成熟了。

上一篇:从习近平关注迪士尼中国元素 看我国股票市场的对外开放

下一篇:管好中国经济和股市需要 打破沙锅问到底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