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 董少鹏
由证券日报与南方基金主办的“新形势下中国经济政策走向论坛”于11月23日在北京举行。证券日报常务副总编辑董少鹏为本次论坛致辞。
以下为董少鹏致辞实录:
现在大家都非常关心经济形势,也很关心政治形势,我在这里结合我的认识和了解的相关资源和大家做个分享。
中国股市近两个月以来反反复复地在2000点上下穿越,大家也都有一个疑问:郭树清上任证监会主席以后不断地推出相关政策,应该说总体上是利好的,为什么市场信心没有得到提振?中国经济尽管在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形势下遭遇一些困难,特别是出口方面,但我们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发达经济体,相比其他金砖国家也是偏好的。同时,银行系统没有很大的窟窿,银行、财政能够支持进一步较大规模的投资。为什么我们的股市却出现所谓雄霸全球的局面?而欧美的债务危机、财政危机至今并没有根本性地扭转和解决,但他们的股市却节节上升,特别是美国道琼斯指数,数甚至接近了危机前的水平。
非常巧合,昨天李克强同志在全国综合配套试点改革座谈会上做了长篇的重要讲话。我的发言就相对更加方便,我可以引用他的一些说法。
应该说过去十年,我们在改革方面确实有所迟缓,有些遇到阻碍,一些改革不是很到位。有些改革得到了推进,但也有一些改革比较纠结。最为突出的就是房地产行业,连续两年,反复强调宏观调控不动摇不放松,当然倒推五年也是讲房地产调控,但最近两年不一样,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我理解,房地产调控不放松主要指的是对于投机性、过度投资性的需求不放松,要给予必要的抑制,但对于一般性正常居住需求,不但不能所谓放松和压抑,反而要给予正常地满足,甚至扩大供给。在今年下半年以后,从中央的表述来讲,也反复强调这两点,一方面抑制过度的投资、投机性需求,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增加保障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给。
我也记得在去年11月,李克强在讲到房地产调控的时候,除了表示坚定不移地实施房地产调控政策以外,还专门讲了一段话,“建设保障性住房,有利于遏制房价过快上涨,助推城镇化,这会释放巨大的消费和投资潜力,推动产业发展”。我的理解是,城市化进程第一不可逆转,第二要优化。而城市化进程绝对离不开房地产,绝对离不开土地的流转,因此我对房地产行业的基本看法还是要立足城市化的基本进程,在住房建设、结构优化、分配体制上要给予完善和必要的调整。
因此,我认为在新政府上任以后应该会在坚持宏观调控基本调子的基础之上,对房地产供给、土地供给给出更加符合民心、民意,也更加符合市场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相应表述。对于房地产税,财政部谢旭人部长已经讲到,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房地产税,这是不是对房地产行业有极大的杀伤力,我的回答是否定的。
据我所知,相关的部门研究房地产税收(存量税和交易税),底线要争取设置得比较合理,可以认为房地产税和大多数人的关系不大,要保证合理基本的居住需求,在这个门槛之上进行征税。
关于房地产需求可以说有三种,一是基本保障民生的居住需求;二是改善型或商业化需求;三是奢侈型消费需求,房地产调控方向应该是遏制奢侈型需求,规范和调整商业化商品房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对于普通的居住性需求要千方百计地给予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在15日第一次讲话的时候讲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那么作为住房市场和住房建设,当然要让老百姓满意,要在三种需求的总体架构上做出总体判断、总体部署,用改革的办法来加以解决。
昨天中国新闻社发了李克强副总理讲话的报道,非常生动,画龙点睛。新华社的稿件是传统的新华体,我更欣赏中新社的写法。李克强同志在听完国家发改委及部分省市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后突出强调,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他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表明我们已经进入决定性的阶段,靠什么?改革开放就是强大的力量。那我们还有什么红利可以利用呢?这就是改革,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
他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回应了社会的种种疑问。在中央领导集体新老交替之前,互联网以及知识阶层、财经界的同仁们都在考虑改还是不改。还有一些很有意思的经济学家、学者反复讲不改不行、如果不改会怎么样、改是绕不过去的,等等。我个人认为,极度渲染可能不改、哪里不改、改不动这种氛围,是刻意影响大家的信心,其实从来不存在不改的情况。
那么公众信心缺失究竟是因为缺少什么呢?这次十八大报告在理论上、思想梳理或建设上做出了非常创新的表述,也是能够给大家以吃定心丸感觉的表述。大家知道,十八大报告的起草小组组长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应该理解十八大报告本身就是新老两代集体共同来完成的。它代表着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也是政治宣言。其中强调要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一是道路自信,二是理论自信,三是制度自信。
我们搞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财经界的同仁、知识界的精英总体而言太缺乏自信了。这也包括中国资本市场。资本市场22年,应该说风风雨雨,成绩也很大,但我们资本市场的定价权,独立的定价权一直没有建立起来。我们的上市公司到美国上市,定0.5元大家也认为很合理,定10元也认为合理,在那儿定都合理。但在沪深股市,定什么价格大家都怀疑。股市暴涨暴跌,这种局面无从改变。当然这里面有责任问题,我们的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对于真实定价权、独立定价权的责任也是严重缺失的。郭树清讲过“人情报价”等等,这不展开,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资本定价没有信誉,大家不相信,这就是股市一旦低迷深不见底,一旦上涨就会非常疯狂的最根本原因。所以,十八大报告向全国人民和世界宣示,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十分重大和重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三个“总”的统一和五位一体的统一。三个“总”的统一就是:总依据是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这个初级阶段还比较长;总布局是五位一体,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总任务也是总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旗帜下,胡锦涛同志和习近平总书记有一个共同的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是新的提法。可能大家会说,这些提法就是一个提法而已,其实是真的不一样,我认真听了习近平总书记15日发表的谈话。他在谈到肩上重大责任时,强调了三个层次或者三个方面,即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
过去一段时间,我们讲民族讲得太少,好像一讲民族就不能世界大同了,不能很好地和世界其它国家和经济体交流了,也担心民族主义。讲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比较多,都很对,都很好。但如果把人民笼统地理解为,我们普通的人民群众和美国的普通人民群众都一样的话,我觉得是一个偏颇。任何一个执政者,任何一个政权,它首先是服务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以我觉得,强调民族这个概念,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太重要了。
我们民族多灾多难,除了政治上、军事上和自然环境的磨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也是面临着很多的磨难。我们可以随便说举几件事来说。
比如房地产,我们作为一个新兴加转轨的国家,搞市场经济,不可能不发展房地产。但一调控,就出现今天这样纠结的局面;一搞商品化,底层的群众就住不起房子,这是哪儿出了问题呢?又如汽车产业,大范围地发展之后,北京的交通日甚一日的拥堵。
又如石油,不仅仅价格受制于人,这只是公众了解较多的一点。还有一点被大家所忽略,宣传也不多,就是油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很多中国人夸赞欧洲、美国的环境治理好,认为是政府管理得好,真的如此吗?在国际石油市场上,除了价格被发达经济体控制之外,优质原油、轻质原油中国一桶都买不到,至今如此。欧美的油品高质量,导致冶炼成本低,使用很便捷,环保水平很高。这不是秘密,是由于我们被麻痹了,太相信世界大同了,把国际博弈的问题忘了。我们现在花很高的价钱,他还是也一桶不卖给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一点民族性还得了。
现在有关人士和有关的部门提出来,对汽车发动机的原有配置进行改造,这样可以在油品没那么好的前提下提高燃烧效率,降低污染。但是国际汽车巨头不配合我们,不肯针对中国需求改装发动机相关的配置。
再如最近沸沸扬扬的酒鬼酒塑化剂问题。其实这两年大家关注塑化剂,是从台湾有关食品的问题开始的。大家都说我们民族的品牌非常得弱,无论是皮包、汽车,还是食用油,几乎都被国际资本所控制。当然,在全球化的今天,第一不可避免,第二要积极融入,但我们的品牌相当之弱小,是不得不正视的痛苦现实。如果我们的品牌力量建立起来,我想经济总量现在翻一番都问题不大。需要特别警觉的是,我们只是一个代工工厂,只能贴人家的牌子。
塑化剂的问题,我仔细研究了相关资料,在白酒生产中间,它是一个迁移的现象,一是输送的管道涉及使用塑料管道;二是酒桶,目前多数不用塑料桶,但有的盖子还是塑料的;三是工业生产的装置上塑料材料。这些环节会造成一些迁移。添加塑化剂会引起混浊和粘稠,所以白酒没有必要添加这个东西。当然我们对白酒里的塑化剂问题,第一要制定标准,解决问题;第二应该科学地认识它,从媒体和公众来讲,更应该有一个相对理性的态度,要科学适度地报道。
塑化剂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我们每个人都拿塑料瓶喝矿泉水;家里装修也把铁管换成塑料管,说是性能没有问题,也没有污染;窗户也由过去的钢窗改成塑钢窗。还有电脑等等产品的这些塑料的文明,从何而来?就是石油寡头无节制地攫取石油,把石油变成更多的产品,赚取巨额的甚至透支的利润,而不顾环境的污染。80年代我们拿杯子、水壶带出去,渴了可以接水饮用,可以想见,那时候是什么样的环境。
目前,对于中国经济的悲观表述实在太多了,什么中国的体制难以为继,投资拉动难以为继,高增长难以为继,国有企业的发展也难以为继。我要问,到底是他们难以为继还是中国难以为继?
前面我提到,我们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搞市场经济也面临很多的磨难。在过去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历程中,中国的出口为全球输送廉价产品和物资的过程中,做出了牺牲。这当然要检讨,要发展循环经济、节能经济和绿色经济,这是肯定的,但同时,也不要无视和忽略国际博弈。比如西方国家要求我们按照他们的标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其中有一个公平问题。它们在工业文明时期大量地排放,现在我们亟待发展也要减少二氧化硫排放,不可能完全不顾增长的需要。这也是一个平衡问题。我们肯定还要走过一个新兴工业化阶段,还需要发展生产,还是需要盖房子,还是需要提高大家的衣食住行水平。在这个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提高科技含量、提高管理效率,这是正道。
经济增长上,我们基数已经今非昔比,在一个大的基数基础上,还维持10%的增长,这本身就不可能。经济减速十分正常,不需要大惊小怪。当然,这个速度的切换要兼顾诸多平衡问题,需要处理。
有人片面指责国有企业与民争利,国有资本挤压民营资本,强化“国进民退”说法,其实,相关统计数据并不说明民营经济大幅度萎缩,只是国有经济发展比较快。同时,其中还有通胀、估值的因素。这并不是说国有企业完全没问题,机制不需要转变。而是要警惕一些人借批评国企推销私有化主张。
我还是要强调民族利益。有人主张国有企业必须退出竞争性的领域。但我们既然搞市场经济,绝大多数领域都是竞争状态,没有哪个领域不是竞争状态。有人说“两桶油”没有充分的市场竞争,但它们面临着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所以,看待竞争不仅要在国内市场竞争,更要立足国际大市场和大循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向市场经济要效率,向社会主义要公平,两个都要坚持、兼顾。
所以,我们要坚持走自己的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不存在放弃的问题,也不存在不改革的问题,更谈不上让国有资本、国有经济完全退出的问题。经济改革上,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不走邪路,就是不改旗易帜。十八大之前,就有这样的传闻,说毛泽东的理论不再提了,这也是一种道路焦虑,是妄加揣测。毛泽东思想不能丢,但要根据发展的实践加以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前后衔接、相互统一的理论体系。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要在这个基础上完善制度,甚至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
有不少经济学家说,中国要放弃投资拉动,应该靠消费拉动经济。对此,大家也需要冷静对待。中国人该怎么消费,是走美国式的消费道路还是自己特色的消费道路,如果中国人都大量地消费矿泉水、高档汽车、各种日用品,恐怕结果也很可怕。无论是投资拉动、出口拉动还是消费拉动,我想应该理性,都要考虑国情。应该是和谐的增长,理性适度的消费,平衡的出口,不能简单地说这个拉动那个拉动。
现在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经济总量已经很大的前提下,中央勾画出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蓝图。随着今年中央经济会议的召开、明年“两会”的召开,包括房地产政策在内一些政策表述,大家会有一定程度的耳目一新的感觉。就资本市场来说,关键要提升投行、基金公司等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自信和责任感,他们要切实地有所行动,建立和维护中国资本市场独立的定价权。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股市才能够真正有希望,行情表现才能够和实体经济相吻合。
中国股市是经济增长晴雨表,也是改革的晴雨表。什么时候改革到位,改革满足市场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呼声,股市表现就好。这在2005年股改、国企改革、汇改过程当中,已经有充分的历史验证。因此,我相信,随着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展开,资本市场的困局将能够迎刃而解。
谢谢!(全文完)
上一篇:中国股市究竟患的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