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总裁张令佳:眼光、担当、勇气和大局观为险资私募气质与品格

2019-12-03 02:40

    本报记者 黄晓琴 苏向杲

    “无论二级市场还是一级市场,险资都希望能够担当价值发现者的角色,而不是‘哄抬物价’的角色。我们从不向往暴利,但始终追求稳定收益,这种与生俱来的价值发现者的天性,使险资具备了成为整个私募股权市场‘定海神针’或‘压舱石’的气质。之所以这么说,并非因为险资的道德水准更高,而是由于险资天生的属性和基因决定的。巴菲特为什么能成为价值投资的代表,并不完全因为其个人的性格使然,而是其资金属性决定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人保资本股权投资总裁张令佳,从保险资金先天的DNA,以及后天的市场角色定位打开了话题,阐述了其对资本市场独到的认知和投资理念,同时对市场关心的保险私募如何服务保险主业、平衡投资风险与提高收益、增加权益投资比重等话题也一一作答。

    在张令佳看来,保险私募天生特别不喜欢做“危险动作”,却喜欢“也许不见得那么高但稳定的收益”。对于鼓励险资提高权益投资占比这一政策导向,他认为潜台词是:希望险资能够降低对当期现金回报的要求,在降杠杆的大环境下为具有长期增长潜力的实体企业提供助力,这需要险资养成更具眼光、担当、勇气、大局观等优秀品格。

    险资私募投资看重“核心资产”

    保险资金具有长期、稳定的独特优势,这一特质有利于保险资金进行长期的资产配置。而私募股权基金的期限较长,险资在设立并参与私募基金项目时,对其优化资产配置,强化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都起到了一定的优化作用。

    张令佳认为,险资私募投资看重“核心资产”,“核心资产”就是能够不断地创造稳定增长的自由现金流的资产,“现金流是第一位”,险资对这类资产很乐意投资并持有,可惜这样的资产太少了。

    实际上,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收益具有明显的“J曲线效应”。在初始投资期通常无法立刻产生回报,随着被投资企业运作成熟或者基金投资项目退出,才开始逐步产生收益,这种收益特征与保险资金传统的稳定收益需求存在距离。

    股权投资需更好的决策机制

    一方面,符合险资稳定、持续的收益回报资产并不多;另一方面,政策层面鼓励险资提高权益投资占比。那么,险资该如何平衡投资收益与资金偏好,如何合理配置权益资产呢?

    “险资提高权益投资的潜台词是降低对当期现金回报的要求”。在张令佳看来,鼓励险资提高权益类投资比例,其实是鼓励险资更多地去挖掘资产未来的增长潜力,而降低对它当期现金回报的追求和考量。

    张令佳表示,在二级市场,险资进资本市场的阻碍,主要也是资金偏好及负债端久期匹配的问题,而不是由于政策上的限制,我们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投权益类资产,主要是因为险资对当期回报要求比较强。“这并非意味着险资不能提高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我认为提高权益类的资产还有很大空间。但这需要更具眼光、担当、勇气和大局观等种种优良的品格和能力,毕竟一旦涉及股权投资,谁也无法保证项目一定会能成功。”

    因此,张令佳提出,“险企做股权投资需要更好的决策机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任何保险公司或多或少都有基因的问题:在做固定收益类投资为主的机构土壤上,如果有那么一块是完全的股权类投资,投资文化上多少会有一些冲突,这就需要一个从文化到决策机制上的改变。”

    成立30亿元健康养老基金

    基于上述投资理念,张令佳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人保已于去年成立了30亿元健康养老基金,其中人保寿险出资20亿元,人保财险出资10个亿元。从布局方向来看,该基金70%资金主要投向医疗、健康和养老领域。

    张令佳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了基金投的两个项目:一个是一脉阳光,与医疗健康相关;第二个是驿公里,它是全国最大的智能无人洗车公司。这两个项目与人保集团下属的专业子公司主业都有很高的协同度。“目前人保车险占据了国内市场的30%以上份额,投资无人洗车项目,可了解每个用户的车况,在收集大量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公司将推出相关服务和保险产品。总之,我们希望在我们的投资场景里面,能够促进主业发展。”

    除上述项目外,还会投向哪些领域?张令佳表示,中国人保董事长缪建民此前提出了“保险+科技+服务”。我们围绕保险提供的服务场景,重点开展相关领域的投资,希望通过投资为保险主业赋能。比如,现在我们在考察各种各样的医疗服务机构,我们试图打造一个生态和闭环,主业与被投资企业能够互动、导流,这是个宏大的事情并非一蹴而就的。

    那么,在围绕主业寻找资产的过程中,如何挑选优质项目?张令佳坦言,“我们的策略非常明确,一定投行业龙头。除非有些很特殊的理由,会考虑第二名,第一名成功的机会要比第二名成功的机会大太多。当然也要看这个行业的成熟度,大体如此。”

    实际上,股权投资还面临投资退出难、投资失败损失率高等风险,特别是当前正处于私募股权投资热潮,各类主体和机构扎堆参与私募投资,导致5-7年以后成为集中退出期,在资本市场退出渠道不畅的环境下,资金回收压力将会非常大。对此,该如何规避投资风险?聆听的同时,记者再次抛出疑问。

    “根据我个人的投资经验,一般情况下很难帮企业起死回生,更多的其实还要依靠企业家自己。不少企业初期是野蛮生长的,觉得规范性很多时候只是一个程序,但其实不然。所以我们投资进去以后,会把规范、谨慎的文化与被投资企业融合,在其生病之前进行预防,增强其免疫力,使其少生病或者不生病,而不是生病之后才下猛药动刀子。”张令佳如是说。

上一篇:中保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结算系统正式上线

下一篇:保险中介公司呼吁产销分离 摆脱低质量竞争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