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万向区块链推出“万碳居” 助力碳排放监测

2022-02-24 20:47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张博

    在“双碳”目标推动下,我国正持续推动碳排放监测及交易监管。与此同时,区块链因其具备高隐私性、不可篡改等特点,能够摸清碳排放趋势,提升企业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正为企业绿色数字化转型提供新契机。

    近日,万向区块链推出了智能楼宇碳足迹监测系统“万碳居”,为企业全链路的碳排放、碳减排和低碳生态进行服务,推动更多企业实现碳中和的科学管理。通过“万碳居”,可以实现企业碳排放数据全程可追溯,并可多维度验证碳排放数据准确性。此外,记者注意到,多家上市公司等也在“区块链+碳排放监测”领域探索布局。

    “万碳居”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2月22日,万向区块链宣布推出“万碳居”,助力“双碳”目标达成。针对国内双碳目标与ESG企业评价体系,万碳居以企业、商业地产、产业园区、住宅物业等碳排放集中性场所为应用场景,实现了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企业碳中和数据统一平台管理以及数据可视化。

    据了解,“万碳居”可提前编写智能合约、设置基础值,并基于实时数据,不断检查偏差值指标,如发现偏差值过大情况,即可通知相关负责人排查原因、记录问题原因,并进一步调整碳足迹监管模型和企业双碳路径,从而实现碳足迹捕捉、反馈、调整的闭环。

    从技术上来看,“万碳居”集区块链、物联网、隐私计算等多种数字化技术为一身。欧科云链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蒋照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借助区块链技术对碳排放监测体系进行完善,首先可以拓宽数据获取的渠道,减少主观数据造假的可能性,提升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其次,通过区块链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数据的采集效率,准确且及时地掌握排放信息。同时,由于链上数据具有较高的隐私性,区块链有利于解决商业信息与环境信息公开的矛盾,灵活适应碳排放与碳交易相关的信息披露策略,提升交易主体参与碳减排的积极性。

    目前,万向区块链已与国际、国内碳中和领域的权威认证机构达成合作,“万碳居”提供的碳排放数据与ESG报告,可获得链上第三方专业机构认证和颁发证书,并在认证机构的支持下,进一步对接国际碳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万向区块链接连与其他企业合作,持续探索区块链等新兴数字技术在碳中和领域的创新应用。去年3月份,万向区块链宣布与海尔智家启动战略合作,探索碳中和时代的智能家电行业创新;今年1月份,万向区块链携手TV莱茵,深耕企业级碳中和解决方案。

    多家上市公司    

    布局“区块链+碳排放监测”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万向区块链外,上市公司等也在“区块链+碳排放监测”领域探索布局。根据通联数据Datayes数据显示,目前已有远光软件、东港股份、爱康科技、佳华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利用区块链赋能碳排放监测。例如,远光软件自主研发的碳资产管理平台运用了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已在相关单位落地应用;东港股份控股子公司北京东港嘉华安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四川天舟通用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低碳数据上链协议,已经正式接入低碳区块链,实现低碳减排场景的落地。

    此外,蚂蚁集团于去年上线了蚂蚁链企业碳中和管理SaaS产品——“碳矩阵”,并已用于自身的碳中和流程管理;金融壹账通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中国移动于去年11月份联合打造了面向多种行业的碳排放数据监测管理系统。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碳排放监测是管控碳交易成本、提升碳交易效率的关键步骤。蒋照生指出,国外发达国家所构建的碳交易体系都会高度重视碳排放监测工作,通常会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碳交易主体与监管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我国在这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蒋照生认为,碳排放监测机制可以确定市场参与主体实际碳排放情况,以此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正常运营。可以说,碳排放监测体系的建立是构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制度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措施。此前多通过企业自行申报或其他手段收集,也因此存在个别企业和单位碳排放数据弄虚作假事例扰乱碳市场秩序的情况发生。对于碳排放监测而言,碳排放数据质量是核心。只有通过区块链等高效技术手段保障碳排放监测体系中确立的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才能保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平稳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也才能维护碳交易市场的信用基础和政策公信力。

    深圳市信息服务业区块链协会会长郑定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碳排放监测要求落实真正有信任度的碳排放以及公平的碳排放交易,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完整透明与集体维护数据等特征能够公开有效的监督碳信息的真实及时性,保证碳排放交易的公平与数据安全。基于碳排放上链的可信数据,帮助确定碳排放交易定价、调整碳信用机制,实现碳排放交易数据准确、及时、安全交换,从而能够促进“双碳”目标的实现。

(编辑 李波 白宝玉)

上一篇:多家银行部分理财产品费率降为零 未来或有更多银行跟进

下一篇:“泉城链”应用案例发布 依托政务区块链平台助推普惠金融发展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