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本报记者 张志伟
9月20日,全球著名量化对冲巨头TwoSigma落户中国,TwoSigma宣称,其此前在华设立的腾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已经成功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AMAC)登记成为私募基金管理人。
中基协官网显示,腾胜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是TwoSigma于2018年11月11日在上海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登记时间为2019年9月11日。登记为私募基金管理人后,TwoSigma能够面向中国合格投资者开发和销售在岸投资产品。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龚秀国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TwoSigma来华落户能够给中国市场带来新的投资管理理念,有利于强化中国基金管理与财富管理行业的市场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产生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出现
据了解,TwoSigma从18年前进入量化投资领域,是业界少有的应用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来进行算法交易的大型对冲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商品、外汇等公开市场产品。管理资产超580亿美元。
2008年,TwoSigma的管理规模还只有46亿美元。在其他对冲基金业绩在下滑和资金外流的泥潭中苦苦挣扎时,TwoSigma借力市场对算法交易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的时机实现了快速发展。11年的时间,该基金的管理规模扩大了逾10倍之多,超过德邵基金,与文艺复兴基金Renaissance并肩成为全球最大的量化对冲基金。
“TwoSigma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风云变幻的金融市场快速崛起,首先归因于其明确的基于人工智能系统的投资理念与管理目标,将最先进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直接应用于分析数据丰富甚至信息爆炸的金融投资市场,从而使基于现代技术创新的投资管理理念服务于广大投资者需求。”龚秀国分析称,TwoSigma落户中国有利于向中国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个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投资选择与市场策略。
北京中诚志远投资有限公司是业内小有名气的私募机构,董事长尹勇对TwoSigma进入中国会产生一定的鲶鱼效应表示赞同。尹勇对《证券日报》记者称,现在的量化策略更像人工智能,机器会不停进行学习。拿CTA策略来说,可能过去多年来一直有效,但是具体参数经常变化,这就需要不停地学习。随着海外私募机构进入中国,将有一部分能够真正建立起稳定系统和实现稳健收益的机构发展起来。并与海外私募量化巨头一较高下。
龚秀国进一步分析称,TwoSigma通过海量信息筛选发现有价值信息、进而借助机器学习与重复优化等科学方法帮助投资者做最佳投资决策。因此,TwoSigma进入中国运营,显然有利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参与者的整体素养,特别有利于减少信息极度不对称、信息收集整理困难、当然也更难有胜算可能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同时更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和强化中国资本市场中兼备专业投资背景与规模经济效应的机构投资者及价值投资理念。
或存在一定水土不服
TwoSigma公司一诞生就具有了量化交易基因,创始人之一的JohnOverdeck曾是华尔街量化基金教父、德劭投资创始人大卫·肖恩(D.E.Shaw)的得力爱将,后被聘为亚马逊做贝索斯的技术顾问,在数学和统计学方面颇有造诣。2001年,JohnOverdeck和同样擅长计算机、人工智能的DavidSiegel相见恨晚,成立了自己的量化对冲基金公司TwoSigma。
具有特殊基因,并一直秉持这样理念发展的TwoSigma在中国会否有水土不服问题?
尹勇对TwoSigma能否顺利扎根中国,有些许担忧。尹勇对《证券日报》记者称,量化是一种博弈,一直处于一个动态的竞争性环境,部分策略在海外表现优异,但在国内失效其实是很正常的事,因为市场在不停变化,国内量化市场还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过去几年股指的贴水和流动性限制对量化市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随着投资环境的成熟,未来会有很大改善,最近的股指限仓放松和保证金降低就是很好的例子。
TwoSigma“野蛮增长”背后的脆弱和短板是存在的,龚秀国称。实际上,TwoSigma崛起的年代恰恰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与国际市场充满太多不确定性的时期,在此阶段主动交易策略日渐式微并导致传统基金业绩大幅下滑与资金大规模外流,不过在进入2019年以来的美股单边牛市和低波动性市场环境中,TwoSigma等量化对冲基金业绩则饱受冲击和诟病,也就是说在不确定性大幅降低的市场环境中人脑决策比人工智能更及时有效。这样的脆弱性及其短板能否在中国得到补足,同样存在不确定性。
“过去几年表现较好的日内短周期量化选股策略未来收益也会面临更多挑战,对量化团队提出更高要求。”尹勇称。2018年,国内外对冲基金业绩相当不理想,过半对冲基金全年亏损。而TwoSigma成名已久的对冲基金却逆势盈利,这样的故事能否在全球其他地方发生,也存在着未知数。
曾经在中国本土量化交易公司工作过三年的海归刘先生(化名)对《证券日报》记者称,外来的洋和尚在中国不一定念得好经。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公司高层大都是从海外留学回来的,国内目前的量化交易产品结构比较复杂,里面也叠加了一些收益互换的东西。这些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变化。
强化穿透式监管
据TwoSigma官网资料显示,公司超过六成的员工没有金融背景。大部分员工是从麻省理工学院、卡耐基-梅隆大学以及加州理工学院等院校的计算机科学、数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中直接选聘的。
TwoSigma的联席主席DavidSiegel表示,他是一位计算机科学家,他强调投资市场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身价最高的将不再是银行家,而是AI科技的顶尖人才。
另有报道称,TwoSigma并不采取业内惯用费率“2%+20%”,代表产品收取3%的管理费和30%的超额业绩提成,这在量化圈颇为罕见。
高收益伴随高风险,这是市场的不二法则。过度依靠技术,并且收取的费用大幅度高于其他机构,风险在哪?
龚秀国分析称,TwoSigma公司太注重技术开发与技术人员,有本末倒置之嫌,不仅有超过70%的基金内部人员来源于计算机科学、数学及工程专业,没有经济金融专业背景,而且有近三分之二的基金员工致力于新模式、新算法等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之中。
龚秀国称,与美国资本市场法制健全、监管到位且市场有效不同,中国证券市场起步晚,底子薄,基础差,投资理念、市场发育与政府监管等存在有待提高的地方,所以更应该强化监管。
通过自己的投资观察,尹勇称,目前监管层对仓位和交易频率能够做到全穿透,对防范风险较好做到未雨绸缪。
刘先生称,譬如有一些所谓的量化中性策略,对外宣传是纯中性,但是产品设计上会拿了一部分银行的指数增强资金额度,只要最后的结果超越银行给定的收益的话,超出部分可以全部归公司。一些量化投资的“黑匣子”,譬如算法,标的等,除了投资经理,公司大部分人都不清楚。这些仍然需要强化穿透式监管。
“量化投资是快速助涨杀跌的,一旦产生风险就会引起市场较大波动,为了获取高利润也可能不惜铤而走险,加强监管尤为必要。”龚秀国称。
上一篇:量化巨头Two Sigma落户中国 “洋”鲶鱼也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