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金融科技正推动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加速融合

2019-05-26 19:22

    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王思文 实习生 李楷

    回顾过去,在开放的政策和科技创新的推动下,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开放”是这个时代巨大的红利,尤其是对于金融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来说。

    金融科技正在推动传统金融和金融科技之间的加速融合。随着近年来高科技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互联网科技公司率先将其应用于金融领域。来自多家科技金融公司的嘉宾在近日举行的“2019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就金融机构与科技机构的融合发展发表了不同看法。

    小微信用支出将从2.9增加至8    

    作为一家合格的科技金融公司,应该致力于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这也是国家重点的扶持方向。上海冰鉴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顾凌云介绍到,评判一家公司是科技金融公司还是金融科技公司取决于团队当中科技人员的占比是多少,一家科技金融公司必须要有自己能拿得出手的技术。小微企业作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极,另外一极则是真正的消费金融。消费金融规模将会在十年当中从13万亿元增加到200多万亿元,而当中的小微信用支出也将从2.9增加到8,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估也就是消费金融二者的结合,这将直接决定中国的经济会走向何方。

    作为为小微企业服务的最重要的企业之一,蚂蚁金服一直在探索金融科技与传统金融的融合。蚂蚁金服集团数字金融板块总裁黄浩在提到金融科技公司信用体系时表示:“蚂蚁金融已经服务了1500万家的小微企业和超过10亿的全球消费者,其本质在建立一个信任的机制,信用的体系。而这个体系的基础是中国数百家银行,数百家金融机构,还有网联、银行他们工程师创造出的代码。”

    黄浩表示,他相信金融科技的道路必须是一条开放的道路,必须是产品的开放,能力的开放和技术的开放。例如目前已有超过20家中国领先的基金公司在为余额宝提供服务,这是一个开放的基于蚂蚁金服的“BASIC”解决机制运行的平台。未来金融机构与科技机构的融合发展一定是大势所趋。

    新兴互联网银行的共赢模式

    全方位重构“存贷汇”    

    对于开放银行的讨论,一直是市场上的一个热点。百信银行执行董事、行长李如东认为开放银行是利用金融科技实现银行与商业生态的链接的共赢模式,全方位的重构“存贷汇”的基本业务。通过实践开放银行,可以让更多的人真正的融入金融机构的信用体系,搭建一个完全开放的智能金融生态圈,助力金融服务供给更加结构化、多元化和普惠化,开放银行应该具备这三个内涵,三者缺一不可。

    陆金所控股首席执行官计葵生也表示科技公司跟传统金融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建立更好的合作。计葵生表示,科技在过去五年带来了方便性,优化成本,提高效率。对于未来的金融市场发展,计葵生表示,未来金融市场会向强监管,新结构,高科技的趋势转变。其中他着重强调了科技对金融的影响速度会加快,科技公司跟传统金融有很多地方都可以建立更好的合作。科技公司的参与会直接改变金融生态圈的环境。

(编辑 才山丹 策划 张志伟 王思文 李楷)

上一篇:郭树清:中国金融市场去年已受到过度影响 目前韧性显著增强

下一篇:阎庆民:优化交易监管 不允许行政干预股指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