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四大首席分析师共议下阶段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留出政策空间

2021-08-02 00:25

    本报记者 刘琪

    7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披露,央行30日召开的2021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为下半年工作划出明确重点。在央行提出的八大任务中,货币政策相关内容被列在首位。央行明确,坚持稳字当头,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把握好政策实施的节奏和力度。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央行提出的“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也与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相呼应。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跨周期调节”的表述主要是相对于之前“逆周期调节”而言。中国证监会原主席肖钢在今年1月份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上曾着重分析了两者的四点区别:一是着力点不同,逆周期针对短期,而跨周期针对中长期;二是目标不同,逆周期目标相对单一,而跨周期目标更加多元化;三是政策工具不同,逆周期政策工具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直接且见效快,而跨周期除了财政、货币政策外,更多要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规划的指导作用;四是政策实施方式不同,逆周期调节实施方式讲究相机抉择,灵活、精准、调整快,而跨周期调节实施方式相对平稳。

    对于宏观政策面究竟将如何践行“跨周期政策设计”?昨日,四位首席分析师接受了《证券日报》记者采访。

    信达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跨周期调节,简而言之,就是政策实施既要有效应对短期问题,也要为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留出政策空间。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表示,“跨周期”和“统筹今明两年”是前述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宏观政策表述的“题眼”。“针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基本可以分为两种思路:第一种思路理解为提前、预防,政策早点用、今年用;第二种思路理解为预留、不急,政策留到明年用。”她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跨周期”提法的诞生是基于政策空间逐渐有限的客观背景,因此第二种思路更能贴近当下政策取向。

    对于下一阶段的货币政策以及可能采取的货币政策操作,可以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与央行下半年工作会议结合来领会。本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这意味着下半年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可能会在这个方向上采取进一步措施,包括通过引导银行边际资金成本持续下降,推动1年期LPR报价下行,即市场化降息;加大对国民经济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再贷款支持力度,甚至不排除为应对下半年中期借贷便利(MLF)大规模到期,央行再次出台置换式降准的可能等。

    从流动性层面来看,今年下半年总计有4.15万亿元MLF到期,除去7月份到期的4000亿元,从当前时间点到年底仍有3.75万亿元MLF到期。另外,7月15日,央行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落地,释放的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IFCC分析师明明认为,从接下来几个月来看,流动性仍有明显缺口。他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8月份起,在货币政策稳健中性的总体基调下,不排除后续再次从“量”的层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可能性。在具体方式上,定向降准概率较大,同时也存在推出新型支持绿色发展MLF工具的可能性。

上一篇:强监管剑指违法违规成本过低问题 银保监系统上半年处罚机构1420家次

下一篇:银保监会延长对香港地区偿付能力监管等效框架协议过渡期内再保险信用风险因子适用期限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