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一季度居民旅游意愿降至冰点 但部分居民表态:“五一”期间“人闲钱不闲”

2020-04-30 15:49

    本报记者 刘琪

    清明假期刚过不久,五一假期又将来临。根据国务院安排,今年“五一”连休5天,是近10年来最长的五一假期。以往小长假都是旅游业的高峰期,不过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居民的出游意愿大幅降低。

    据央行近日发布的《2020年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对未来3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旅游占比为19%。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这是2014年以来旅游意愿占比首次低于20%,环比下降9.3百分点,同比下降10.7个百分点。而在2017年、2018年,旅游都排在居民消费意愿项目首位,占比均超过30%。

    虽然旅游意愿占比降低,但不代表居民不进行消费。部分居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五一”等假期省下的旅游预算将用作其他花销。记者发现,大家的“花法”可谓五花八门。

    不让旅游预算“闲下来”

    “今年准备将旅游基金全部花在选择度假酒店放松自己方面”,杭州居民徐小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以往每年“雷打不动”地出国旅行四次,但是今年考虑到疫情的情况,准备就找家度假型酒店休息休息。

    与徐小姐旅游预算变成酒店预算似乎还是同类消费不同,更多的居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五一假期准备“家里蹲”,与此同时,也绝不会让旅游基金“闲着”。

    广州居民韦小姐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她原本计划五一期间去日本旅行,但是目前由于疫情影响,计划不得不取消。“反正五一不出去了,所以我把准备花在日本的钱给自己买了一只爱马仕的Kelly包”,她兴奋地说道,“既然都不能去旅行了,那就绝不能亏待自己。”

    北京居民李小姐对记者表示,去年底公司发了年终奖,本来想用这笔钱趁五一假期的时候去旅游,所以这笔钱一直放在活期存款里,现在暂时放弃旅游计划了,所以不能让这笔钱“站岗”,准备去买一个定期的银行理财产品。

    “本来我今天应该应该到新加坡了”,北京居民刘小姐昨日对记者说,她在去年十一期间购买了一家三口今年五一假期期间往返新加坡的机票,原定机票去程就是4月29日。在今年春节之后,她眼见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便已经开始犹豫要不要退票。“我都还没考虑好,航空公司就已经替我决定了——把航班取消了”,刘小姐笑着说,“五一假期只好安心在家带孩子了,等航空公司把机票钱退回来,就把这笔钱给孩子报线上课程。”

    北京居民王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他今年春节的时候就和几个“哥们儿”约着五一假期去塞尔维亚,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放假那几天肯定就在北京待着了,不过也正好得空还能把出去玩的钱拿来给‘爱车’改装一下,也算是‘钱尽其用’。”

    3月份居民消费市场趋于活跃

    随着疫情在全世界蔓延,旅游业无疑受到较大冲击。居民旅游意愿的下降,在此前的清明假期也有着具体的体现。据文化和旅游部统计,今年清明假期期间全国旅游人次4300万人,同比下降61%;旅游收入83亿元,同比下降约81%。

    不过,近期国内疫情防控趋势向好,在旅游景区有序开放的同时,游客出游信心日也渐恢复。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高政在此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上介绍,截至3月16日,全国已有28个省(区、市)3714家A级旅游景区恢复对外营业,复工率已超过30%。

    而据《证券日报》记者从去哪儿网获取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平台预计出游旅客量与清明假期相比增长近四成。游客出行结构仍以“两大一小”“两大两小”为主,放松、“遛娃”成为主要需求。同时,从去哪儿网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游客出行范围由清明小长假的“1小时高铁游”逐渐扩大至“3小时生活圈”。京津冀地区健康状态互认之后,成为继长三角和珠三角之后的又一个热门度假地区。去哪儿网平台上,4月30日出发的北京至北戴河、上海至德清部分车次已暂无余票。

    而从整体消费市场来看,商务部消费促进司负责人近日表示,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商贸流通复工复市持续向好,3月份居民消费市场趋于活跃,销售企稳回升,价格稳步回落。

    该负责人指出,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活力和新增长点。新型消费和升级消费不断拓展,无接触配送、无人零售、直播销售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信息消费、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卫生、健康”等消费显著增长。总体来看,疫情对消费短期影响较大,中期影响平缓。随着国家和地方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居民消费信心逐步恢复,后期消费将稳步回升,疫情不会改变我国消费长期稳定和持续升级的发展趋势。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

上一篇:面对“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十二星座的“内心戏”是这样的!

下一篇:金融委一个月内三次表态严打造假 资本市场迎最强监管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