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1月份人身险公司三大险种保费全线负增长 赔付猛增超三成

2022-03-03 10:07

    本报记者 冷翠华

    人身险公司今年开门红期间首月业绩并不理想。

    根据银保监会3月1日发布的数据,1月份,人身险公司的寿险、意外险和健康险保费收入同比全线下降。在业内人士看来,人身险的回暖还需要时日,其运营模式需要继续深入改革。赔付额同比高增长,虽然更好体现了保险的保障作用,但也给企业运营带来更大的挑战。

    开门保费不“红”

    人身险行业流行一句话:“开门红,全年红。”不过,2022年,人身险公司1月业绩并不“红”。

    数据显示,1月份,人身险公司取得保费收入(文中“保费”皆指“原保险保费”)80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515亿元下降5.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自去年6月份起,在风险处置阶段的几家险企数据不再纳入汇总数据,因此按可比口径统计,结果略有差异。

    具体来看人身险公司的三大险种,其中,1月份寿险保费收入7050亿元,同比下降5.8%;健康险保费收入913亿元,同比下降6%;意外险保费收入56亿元,同比下降11.1%。

    此外,人身险公司的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缴费为46亿元,同比下降65.7%;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主要为万能险)为1415亿元,同比增长23.8%。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1月份人身险公司的市场表现,基本延续了去年以来的态势,虽然行业还面临疫情反复的影响,但主要原因是人身险行业的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大部分险企的业务模式、客户经营方式以及渠道营销方式等还是惯性式沿着旧轨道在运行,转型的方向还不够清晰,转型的效果还没有显现。直观来看,保险营销员队伍规模急速下降,互联网渠道销售受限,部分保险消费者的购买能力和意愿减弱,惠民保等普惠型健康险对商业保险产生挤出效应,是导致当前人身险市场负增长的主要因素。

    他进一步指出,人身险行业的转型正处在深水区,惯性的经营模式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缺失很难在短期内根本改变,预计人身险保费同比负增长或低增长态势在未来一段时间还会延续。但他同时指出,我国市场的增长空间仍然巨大,解决好行业经营能力不足以及产品和服务的供需错配问题,人身险行业才能迎来第二增长曲线。并且未来人身险行业发展除了要看保费这个“量”的增长,还会更加强调高质量发展,包括产品价值、业务质量以及客户满意度等。

    海通证券分析师孙婷分析认为,人身险公司1月保费增速不理想,主要有四个方面原因,一是2022年开门红工作筹备时间较2021年明显延后;二是2021年1月份受“重疾”定义切换的影响,当期保费基数较高;三是2021年以来保险营销人力规模持续收缩,导致今年开门红期间人力基础远低于去年同期;四是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当前居民保险消费需求依然较为疲软。

    值得注意的是,1月份人身险公司健康险同比下降,但同期财产险公司健康险保费收入为299亿元,同比增加27.2%。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人身险公司的健康险包括重疾险和短期健康险,而财险公司的健康险都是短期产品,近两年,保险营销员大幅下滑、去年重疾定义切换,多因素导致重疾险市场增长乏力,新单保费持续负增长,从而拖累人身险公司健康险整体保费增速。不过,短期健康险的发展速度依然较快,不少财险公司在非车险业务领域也非常重视健康险的发展,推动健康险业务占比提升。

    赔付增速持续提升

    在保费收入同比下降的情况下,1月份人身险公司赔付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据显示,1月份,人身险公司赔付支出为1067亿元,同比增长32.4%。

    纵向对比来看,2021年1月份和2020年1月份,人身险公司赔付金额分别为806亿元、648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4.4%、-8%,2021年全年,人身险公司赔付额为6761亿元,同比增长12.2%。从中可以看出,今年人身险公司赔付额延续了高增长态势。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人身险公司赔付额同比增速较快,受短期储蓄型产品集中兑付、保险保障提升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2015年至2017年间,寿险行业储蓄型业务新单保费增长较快,部分5年期左右的业务在2020年至2022年之间逐步到期,满期兑付也将体现在“赔付支出”上,一定程度上推高了赔付数据。

    同时,近年我国保险的保障功能不断提升,保险金额增速明显高于保费收入增速。一方面,部分产品在价格不变或者下降的情况下提升了保障;另一方面,近两年保险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赠送了很多保险保障,尽管没有保费收入但会产生相应赔付。据银保监会介绍,去年,我国保险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保险业赔付同比增长14.12%,为河南、山西暴雨灾后重建赔付约116亿元,新冠疫苗保险为超28亿剂次接种提供保障。

    降低费用、提高赔付,与监管导向相一致,更好地体现了保险的保障作用。不过在保费收入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赔付支出高增长,人身险公司面临着更大的经营压力,必须尽快有所突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型人身险公司目前重点在推进保险营销员改革,通过提质增效来弥补总销售人力下滑带来的缺口,而中小险企则将重点转向了银保渠道,争取通过银保合作模式创新以及产品的创新来实现突破。

(编辑 孙倩)

上一篇:保险产品抽查问题多 6家险企被处罚

下一篇: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研究员孙洁:提高企业年金强制性 加大税延养老险优惠力度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