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距离试点启动最多仅剩70天 税延型商业养老险准备好了吗

2017-10-19 01:03

    政策的助推以及寿险行业发生的变革有望将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发展带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冷翠华

    十九大报告提到,当前我国在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难题。单就养老问题而言,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而在目前的养老“三支柱”中,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体系的核心,第二支柱的年金制度规模尚未壮大即遇到发展瓶颈,而作为第三支柱的商业养老保险被社会寄予厚望,第一二支柱较为薄弱的基础也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相关研究和业内人士的共识是,基本养老保险和年金的不足并不会直接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该领域的发展也有赖于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保险公司在产品设计和市场经营方面的重视等多方面因素。整体而言,业界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持看好态度,一方面,有政策的推动,另一方面,整个寿险行业正在发生深层变革,无论是寿险公司的产品设计还是经营策略,都将更多聚焦于人们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型需求,也将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

    养老金缺口较大

    人口老龄化在加速,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在下降,这是当前我国养老事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当前,我国群众养老的核心仍然是基本养老保险,即养老“三支柱”的第一支柱,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相关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了超过8.88亿人口,约占总人口65%,累计结存规模超过4.4万亿元,在养老金体系中的占比将近80%。

    不过,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正在逐年下降。目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大约只有40%,而目标替代率为60%,不能满足人们的养老需求。对比来看,世界银行建议如果退休后生活水平与退休前相当,养老金的替代率需要达到70%以上。

    作为养老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原本被寄予厚望,不过近几年的实际情况表明,其发展与预期存在落差,目前进入了瓶颈期。

    根据人社部数据,2014年到2016年建立企业年金的单位数分别约为7.33万个、7.55万个以及7.63万个,最高数量占全部企业的比例不足0.5%。2016年覆盖职工数约为2325万人,且自2014年起参与的职工数持续处于停滞态势。2016年年底企业年金基本累计结存约为1.1万亿元,在养老金体系中的占比约20%,结存余额的增长主要是存量缴费的增长。

    “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较为有限,同时经济、制度等方面的问题也使得其覆盖范围十分有限,预计未来仍然会处在发展停滞、存量增长的阶段。”平安证券近日发布的研报指出。对此,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也持类似观点。

    例如,在制度方面,企业建立年金的门槛较高,对其盈利状况有要求,同时需要建立集体协商机制,报备及审批流程也较为繁琐。

    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持续降低,企业年金覆盖范围小,发展进入瓶颈期,同时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尚未正式起步,养老体系的保障力度还比较有限。

    商业养老险期盼政策拉动

    对于构建多支柱、结构相对均衡的养老金体系的必要性,业界人士已有诸多阐述。而随着相关政策的明确,目前距离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正式试点的时间最多仅剩下70天时间。

    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2017年年底前启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政策的再一次明确,为其发展进入快车道留下了想象空间,也有望成为推动养老“三支柱”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从2007年天津滨海新区被列为个人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地区至今,我国为这一险种的正式面世已经准备了约10年。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目前尚未正式启动。不过,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在今年6月的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开展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的试点时机和条件都基本成熟和具备。在税延型养老保险监管规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框架;在产品的示范条款方面,有了初步的示范条款;在信息技术保障方面,中国保信开发了税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的信息系统,一旦政策落地,保险业可以有效衔接政策的落地。

    “在比较其他国家的情况后我们发现,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险往往存在反向关系,在第一支柱替代率不断下降的情况下,第三支柱的需求将更为强烈。我们对行业未来积极看好。”平安证券指出。

    不过,潜在空间转化为真实市场还需要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养老产品对投保人的吸引力、产品结构的设计、税延的力度以及保险公司发展此类业务的动力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从实践结果来看,我国推出的企业年金和税优型商业健康险实际运行情况与预期有一定落差,这也是推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需要注意的方面。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三点,一是要协调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发展,充分考虑基本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有效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为商险的发展腾出空间;二是要更加市场化,在产品设计、市场经营等方面,给保险公司更多的微观决策权,通过竞争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三是要进一步加大税优支持的力度,以此拉动需求。

    对政策的拉动作用,业界人士和相关研究多有强调。“政策引导和税优力度将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如果税收优惠力度不足,那么商业养老保险相对于传统的各类投资渠道优势并不明显,人们也没有偏向商业养老险的意愿,反而在理解和操作的便捷性、收益的直观性等方面不及传统投资方式。”平安证券指出。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险企参与商业养老保险市场的积极性也对其发展有重要影响。随着我国寿险行业的转型发展,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经营策略,寿险公司都将更多聚焦于人们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型需求,利于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但同时,也需要政策给予保险公司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和发展空间,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上一篇:减持新规启动近5个月 险资参与定增热情降低

下一篇:打造“三大平台” 江泰助力中欧投资贸易发展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