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本报记者 冷翠华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的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投资1701.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可以看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依然较快,投资额大幅上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两个“70%”现象:一是民营企业已经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70%,二是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有70%左右不盈利。
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对法律、税收等方面的服务需求以及风险转移的需求十分强烈。如何满足企业的服务需求?如何利用保险工具满足其风险管理需求?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主席、江泰保险经纪董事长沈开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江泰围绕企业“走出去”的多方位服务起源于保险经纪服务,而服务体系的完善则进一步促进保险经纪业务,改善其经营模式,“过去做保险业务是去做营销、开发市场,现在保险业务作为投资贸易服务的一部分,需求自然产生。”沈开涛表示。
在企业对外投资的过程中,面临着语言、法律、文化等多方面挑战,其首要任务是防范风险,其次才是追求投资收益。在沈开涛看来,企业“走出去”要走得稳,首先要对当地的投资风险有充分认识,由此才可能做出充分的应对准备。
在从事保险经纪服务的过程中,沈开涛及其团队了解到,很多中国企业由于不了解投资目的地的风险而导致投资失败,他们对风险分析的需求很大。国资委和商务部的调查也显示,中国企业在实施海外项目时普遍面临着风险分析与管控经验缺乏,国际化经营能力不足,项目管理层对国外法律环境、经营环境不熟悉等问题,导致企业在海外收并购过程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遭受了一些损失。在这样的背景下,江泰保险经纪牵头成立的江泰国际合作联盟今年已经连续第三年召开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发布会,对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风险、经济风险、安全风险等六个方面进行解读。同时,随着企业风险意识的提升,与会人数也从第一年的700人左右增长到今年的3000多人。
“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保险是其中的一环。”沈开涛表示。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的风险是保险可以转移的,有的则是难以仅靠保险解决的。因此,不能为了做保险而做保险,要站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角度,以防范风险为切入点,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他们走得稳、走得好,“在风险管理这项系统工程中,保险配置是自然而然的需求。”他表示。
沈开涛表示,“过去做保险业务是去做营销、开发市场,现在保险业务作为投资贸易服务的一部分,需求自然产生。”业内人士表示,当企业成功走出去,在海外投资项目时,跟工程相关的建工险、延迟开工利润损失险等保险需求也就会自然产生。
上一篇:中国平安去年净利增长15.1% 个人业务利润占比65.4%
下一篇:北京推行车险电子保单 不足3个月签发量逼近250万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