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险资投资实体经济对收益要求过高 企业提前还贷现象增加

2017-02-23 01:11

    业界普遍认为险资应降低收益预期,同时,不能为追求高收益而加大高风险投资

    ■本报记者 冷翠华

    手握巨资,如何做好投资管理?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背景下,今年,险资要答好这一问题并不容易。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日前撰文称,当前,保险行业面对投资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必须降低负债成本,降低收益预期。然而,记者了解到,从目前险资与地方接触的情况来看,险资下调收益预期的迹象并不明显,与其他融资渠道相比,险资的成本优势并不突出。并且,部分地方企业提前归还险资借贷资金的现象正在增加,对险资运用形成更为严峻的考验。

    险资如何更好地拥抱实体经济?业内人士认为,严格风险防控这一点依然不能放松,但调低收益预期十分必要。

    地方引进险资下功夫

    保险姓保,金融不能空转,须服务实体经济建设,要充分利用保险资金长期性和“逆周期”的投资优势。从各地保监局、金融办等部门的实际行动上看,地方在引进险资方面可谓不遗余力。

    近日,广东省金融办、广东保监局联合举办广东保险资金运用项目推介会,为资金供需双方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数据显示,近年来,“险资入粤”步伐持续加快,2016年投资广东的保险资金余额达5479亿元、新增投资额达1367亿元,服务地方建设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此次推介会的情况来看,地方项目的融资需求也非常旺盛,除9个现场推介项目外,还收集了来自广东省属平台以及各地市的600多个重点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万亿元,拟融资金额6000多亿元。

    山东作为保费大省,其在引进险资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也采取了多项措施。2016年11月11日,山东保监局在其发布的进一步推进该省保险资金引进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近几年,山东保险资金运用规模快速扩大,服务地方重点工程和民生工程项目成绩显著,不过,作为地方保险资金运用的主要形式,投向山东的债权投资计划规模在全国仅排第七位,明显低于其保费排名。为此,山东保监局对引进险资的工作机制、工作方式都进行了详细规定。

    为更好地搭建资金供需双方的对接平台,山东保监局创新性地打造了全国首个地方性险资项目对接信息平台。记者通过该平台发现,项目融资信息、险企投资偏好、山东投融资政策、险资运用案例及政策等均有展示。该平台运营负责人告诉记者:“线上平台起到了很好的信息归集和沟通桥梁的作用,作为供需双方初次了解的一个渠道,更多和更重要的对接工作还需要在线下完成。”

    记者了解到,各个地方都将加大力度引进险资服务实体经济,较有共性的地方在于鼓励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支持重大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城镇化建设等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鼓励保险资金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险资通过公私合营模式(PPP)、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

    同时,各个地方还结合自身特点推出一些特色化的融资对接项目。例如,山东将加大保险资金对“两区一圈一带”战略的支持,引导保险资金参与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鼓励保险机构发起设立资产支持计划,参与铁路、公路、机场等交通项目应收账款证券化,盘活存量资产,优化金融配置。贵州则将积极争取“保险资金支农融资”项目在该省试点。

    险资需调低收益预期

    尽管各个地方对引进险资态度积极,项目的融资需求量也很大,但据了解,目前险资在进入地方实体经济建设时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关键的一点是险资对投资回报率预期较高,这使得项目对险资的兴趣减弱,并且,在近两年的低利率环境下,各路资金较为充足,企业提前归还险资借贷资金的现象正在增加。业内人士认为,险资拥抱实体经济尚需调整预期,降低企业使用险资的综合成本,凸显自身优势,从而获得长久和稳定的投资回报收益。

    “目前,险资投资实体经济依然延续着一贯风格,要求项目提供强担保,对风险的容忍度很低。”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他表示,对于险资而言,追求投资稳健符合其一贯风格,也是为保证保险消费者权益应当采取的措施。

    不过,在投资收益预期方面,险资还保持着一贯的高收益预期就不利于其进入实体经济建设。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险资与其他资金相比,在长期性和稳定性方面有较为明显的优势,但目前其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前几年,资金流动性紧张,险资对实体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变化,低息时代的到来,险资仍然对投资回报率保持高要求,吸引力就下降了。”该人士表示。

    记者了解到,在实践中,目前企业提前归还险资借贷资金的现象正在增加。“一方面,险资的借贷综合成本较高;另一方面,当前社会资金较充足,货币信贷较充足,处于低利率时期,所以企业想办法先归还成本高的借贷资金。”上述人士表示。

    那么,当前手握巨资,且面临“资产荒”和低利率环境的险资又当如何更好地拥抱实体经济呢?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险资投资依然要严控风险,不能因为“资产荒”而放松了对项目的要求,避免在利差风险之外又出现新型风险;另一方面,调整收益预期也非常重要,如果继续保持高收益预期则将失去投资机会。

    人保财险执行副总裁王和近日撰文明确指出,“资产荒”的本质是资产负债的“不匹配”和“难匹配”。究其原因,导致“资产荒”的根本原因是预期管理出了问题。因此,新心态的重要内容是解决预期管理问题,无论是行业和企业,当务之急是调整和管理预期。预期问题不解决,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收益,“资产荒”就将成为必然,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拥抱实体经济,以更好的风控手段,以更低的收益预期,险资准备好了吗?

上一篇:近两年法院强制执行保单量激增 专家称“保单这东西谁也动不了”是伪命题

下一篇:长期护理保险受关注 多位委员呼吁统一护理标准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