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证券日报社主办的中国清洁能源科技资本峰会在京召开 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推动清洁能源科技进步

2021-09-24 00:47

    本报记者 于南 谢若琳

    一年前的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9月23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的“2021中国清洁能源科技资本峰会”在京召开,聚焦“碳中和”征程中的科技创新和价值发现。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郑波,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徐春明,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主席、亚洲光伏产业协会主席朱共山,晋能科技总经理杨立友,中节能风力发电股份公司纪委书记陶银海,华为数字能源中国区副总裁胡春池等领导、专家学者、产业代表、金融机构代表近200人出席了峰会,与会嘉宾围绕清洁能源产业如何通过科技进步助力碳达峰、碳中和,以及如何借助金融业、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实现稳健发展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调整能源结构为关键路径

    开幕式现场,郑波在致辞中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既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目标方向。从能源产业的角度出发,实现“双碳”,归根结底要依靠科技进步。

    刘燕华表示,要实现“双碳”,关键问题就是要解决替代性能源。“要实现碳中和,需要百万亿元级人民币的投入,政府资金只能覆盖很小一部分,主要缺口仍需靠市场来弥补。”

    徐春明院士深入剖析了“双碳”目标下的能源和技术发展问题。“经济发展必然需要能源,所需能源总量还在不断攀升,在此背景下想实现目标,节能减排是第一选择。但节能减排(的总量)毕竟有限,在达到一定限度后,技术的进步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从长远来看,最根本的还是要调整能源结构。”

    胡春池表示,碳排放一半以上来自发电环节,因此能源结构的转型、产业结构的转型以及高效节能、减少碳排放是实现“双碳”的关键路径。

    “做好绿色低碳发展的大文章,首先需要面向未来,统筹算好‘经济’和‘生态’两本账。”在朱共山看来,碳中和是一场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载体,以科技为根本,由金融和资本来赋能,全社会参与的伟大进程,它同时也将为经济社会系统带来全新变化。

    此外,杨立友在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光伏新型电池技术HJT的产业化趋势,“光伏发展至今,作为光伏发电的核心产品,电池与组件占到系统成本近一半。硅晶的HJT、Topcon、钙钛矿电池以及IBC被接触等技术,都有望进一步压缩电池成本”。

    储能赛道看向万亿元市场

    在以“碳中和征程中的清洁能源投资机遇”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江苏天合储能总经理韩亚西表示,在未来的十年中,储能也要重新走一遍光伏走过的路。“现阶段,光伏已经进入了平价时代,所有人都能用得起。清洁能源未来能不能够真正伴随着‘双碳’目标成长,最关键的还是经济性,而经济性取决于消纳”。

    如今,政策层面大力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提出,各省超出最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的消纳量不纳入该地区年度和五年规划当期能源消费总量考核,超出消纳权重部分予以鼓励。这将成为清洁能源正向循环的基础保障。

    中航证券研究所所长邹润芳提出,目前巨头纷纷走向储能赛道,“资本市场已视其为下一个万亿元级产业”。

    在以“数字化、储能加持清洁能源改变世界”为主题的圆桌论坛上,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也表示,“双碳”背景下,储能热度与技术均有提升,但距离真正落地的市场需求仍有差距。他预计,到2025年,中国储能将达到30GW,因此未来十年储能产业规模将达万亿元级。

上一篇:中国清洁能源科技资本峰会在京成功举办: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推动清洁能源科技进步

下一篇:协鑫能科战略研究部总监马海伟:储能市场潜在空间巨大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