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为数字乡村发展注“力”

2025-01-27 00:59

    贾丽

    我国乡村全面振兴蓝图已经绘就,数字乡村建设发展路径已经明晰。“村村通5G”正加速畅通信息“高速公路”,助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一批批响当当、质量优、特色明的农村电商品牌应运而生,智慧文旅为传统农村注入更多特色活力,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日趋完善。

    笔者认为,未来可从三方面为数字乡村发展注“力”,持续拓“宽”注“新”。

    一是加速技术“铺路”。当下,一方面,5G、算力、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以其创新活力和广泛渗透力,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目前部分乡村地区仍存在信号弱等问题,亟待解决。

    为此,相关地区需加快部署新型信息基础设施。面对数量多、任务重、难度大等挑战,可以采取“小、灵、快”等灵活的铺设方式,凝聚多方力量攻坚,并融合AI、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为乡村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提供支撑。

    此外,产业链应加快高端传感器、关键零部件、成套智能装备等关键技术创新,推动智慧农业等标准体系和检测制度建立,进一步实现国产化技术装备的安全自主可控。

    二是以“地方特色”创新应用。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乡村大脑+未来农场”等模式,依托地理、养殖优势及特色文化农业,推进农田工厂智能化、精准化,优化资源配置,高效利用技术,开辟乡村治理与服务效能提升新路径。

    三是用好“引进来”“走出去”。各地应广泛引入和发展“懂技术”的“新农人”,冲破当地传统的“凭经验”种植结构,转向“看数据”决策,实现农产品“上云”,扩渠道增产量。同时,各地还需健全技术、服务、金融等政策支持体系,通过多地联动打造统一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开发基础模型算法等,强化公共服务底座建设。

    数字乡村建设,是聚众智、汇众力、创众业的“大事业”,它不仅有效弥合了城乡“数字鸿沟”,更提升了乡村治理和服务效能。各地应不断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路径模式,打造一批典型发展样板,积累一系列创新实践经验,加速“村村通”迈向“智慧通”,持续激发乡村发展的新动能,推动乡村振兴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上一篇:乡村振兴加“数”跑 畅通特色产业发展“大动脉”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