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本报记者 贾丽
当下,造汽车的手机厂商并不少见。如今,吉利、特斯拉等汽车大佬也开始造手机了,甚至吉利可能要掀起首个“跨界”收购案。
近日,有消息称,国产汽车巨头吉利集团计划收购手机厂商魅族,目前双方团队正接触洽谈,并已展开尽职调查。
对此,魅族科技方面在接受采访时并未正面回应。不过,有消息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双方确实在接触,收购能否成功最终还要看价格等能否谈拢。”
对于吉利而言,魅族的价值在哪里?吉利能否成为魅族的“救世主”?
魅族边缘化困局待解
目前,对于收购传闻,吉利与魅族均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近日,吉利方面就此对外回应称:“我们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星纪时代高端手机研发业务正在有序进展,我们希望打造开放融合的生态伙伴关系。”魅族方面也就此表示,“还没有相关消息”。
不过,有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双方确在接洽,只是目前还不成熟,双方处于静默期。”有消息指向,此次收购魅族,出面讨论交易事宜的承接吉利手机业务的,是子公司纪时代的法定代表人、董事兼总经理王勇。
魅族当下面临的窘境可谓一言难尽,也急需“橄榄枝”。人事震荡、品牌分家、战略摇摆、营销失误,让曾经火爆一时的魅族手机逐渐被边缘化。据BCI公布的数据,2020年12月28日至2021年1月31日,魅族的市场份额仅剩0.1%。
从主打性价比到聚焦中高端市场、重回“小而美”战略,魅族始终没有打开市场。2021年3月份,魅族推出一款旗舰机产品售价高达4399元,销量并不理想。6个月后,魅族再次宣布进军低端机魅蓝系列,但此时的低端机市场也已竞争惨烈。
“目前,其一年出货量也仅为数百台,大部分来自魅蓝手机。在上游供应链紧张情况下,其话语权欠缺,经常出现缺货,也曾因出货量低而得不到光学防抖模组以致于被迫延迟产品发布。同时,随着新增用户减少,资金也出现吃紧,如果不尽快找到新出路,魅族前景堪忧。”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不过,尽管出货量骤减,魅族依然拥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手机研发团队。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查询数据发现,目前魅族在手机电子、通信领域、车载环境、电池等领域共拥有5330件专利数据。其专利价值与研发团队,仍有让收购企业快速在手机制造上站稳的实力。
渐失造血能力的魅族,联合实力强劲的吉利,未必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吉利能成为“救世主”吗?
如若真被吉利收编,魅族的危机能否解决?
吉利收编魅族后,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能否增强手机供应链的稳定性,并增加话语权,加大出货量。
“由于没有规模化效应,成本较高,初期只能做高端,新进入的手机制造者需尽快将产品体量做上去。”Wit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表示。
同时,与汽车产业链不同,手机产业链相对成熟、门槛较低,但是产业链却非常长,企业也需要在手机产业链补全和供应链管理上,进一步增强。
林芝认为,“手机更新迭代快,汽车更新迭代慢。造手机,厂商开发也要保持较快的节奏。”
“手机能造出来和能卖得好,这是两件事。毕竟格力的董明珠、锤子的罗永浩都是先例。吉利品牌本是主打性价比出身的,如若其手机能做好品牌定位,真正与汽车物联网做到有机统一,还是有较强的发展前景的。同时,拿下手机和汽车当今最大的两个新流量入口,吉利可以实现这两个入口与内部多元布局产业的连接和协同。”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
目前看,魅族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和护城河的,在吉利充沛资金的加持下,魅族的技术能力或将发挥更大价值,只是到时魅族品牌是否还会存在,就要看吉利的进一步动作了。
(编辑 崔漫 上官梦露)
上一篇:未来5年我国旅游消费振兴靠什么?产业链创新是重要方向
下一篇:回归一年黄光裕搭好资本及业务平台 国美零售业绩增长后劲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