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期待券商研报乱象再也不见!

2022-01-20 00:56

    吴珊

    近日,券商研报的专业性和公信力再遭质疑。原因是某券商发布了一份长达40页的唱多研报,却被当事公司的即刻澄清“打脸”。该上市公司明确表示,“公司未接受过相关人员任何形式的访谈、调研等活动,且无法预测2022年至2023年的业绩情况”,其背后的潜台词似乎就是“研报有风险,投资需理性”。

    实际上,券商研报“翻车”的情况并不少见,与公告不符、用语不客观、逻辑不严谨、假设不审慎、过度娱乐化、张冠李戴等现象都曾被监管部门“点名”。针对券商研报出现的一些问题,早在2020年5月底,中国证券业协会就发布了《发布证券研究报告执业规范(修订稿)》《证券分析师执业行为准则(修订稿)》两份行业自律规则。另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各地证监局共对券商及相关责任人,就券商研究所的违规情况下发了8份监管函,其中有多张罚单指向不合规研报。

    尽管投研行业整体仍在规范的轨道上稳步前行,但随着竞争加剧,有个别分析师为了追热点、抢时间,压减调研,导致研报内容出现“硬伤”,令投资者“安全感”降低。

    可见,券商行业亟需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制度,促使研究业务回归本源,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和声誉资本建设。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最近3年,国内券商年均发布研报数量近17万份。其中,2021年国内83家券商共计发布研报16.73万份。面对投研行业的高速发展,券商更应切实提升内控的有效性,建立“防火墙”,严守研报“出口关”。声誉既是券商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也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一旦分析师出现不合规的执业行为,就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不仅如此,规范研报和分析师队伍、加强声誉风险管理和声誉资本建设,对维护证券行业的形象和市场稳定、实现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师们只有保持独立性与客观性,注重研究的深度、广度和高度,才能产出公正评判上市公司公允价值的研报,才能在专业、审慎发表观点的同时,起到引导市场预期、传递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理念的积极作用。

    目前,监管层对违法违规行为已持续释放“零容忍”信号,市场各参与主体也应知道行业的边界在哪里,守好自己的执业底线。只有这样,资本市场才能形成健康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强投资者的获得感和安全感。期待券商研报乱象再也不见。

上一篇: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大幅上调 业界预计下一轮调价或面临“三连涨”

下一篇:“老人融资爆仓”属个案 无碍两融交易整体健康有序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