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默认分类

市盈率低到无法直视谁之过

2014-05-15 07:57

  新华社发表署名文章《沪市市盈率不忍直视,破除刚性兑付将提升估值》,文章认为截至5月12日,上交所[微博]所有948只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仅有9.8倍, 2005年7月底998点和2008年10月底1664点,沪市股票平均市盈率分别为15.9倍和14倍,这意味着,目前沪市平均估值水平较金融危机时仍低30%。
    文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些金融同业业务和各类理财业务,易引导投资者、社会公众追逐短期高利,不追求长期回报,这种资金分流对资本市场发展不利。并引用央行副行长的观点予以佐证。“比如公众到一家银行购买预期收益率为8%的理财产品,这家银行再加三个点,以11%的利率走通道业务,通道业务的特权机构再加三个点进入实体,利率在14%左右。”央行[微博]副行长刘士余举例说,这对资本市场发展将产生极大的溢出效应。
  针对中国股市资金溢出效应,证监会主席肖钢也表示无奈,在13年有近2000亿元资金流出股市,而且是公募基金居多,进入了理财市场,理财市场收益率一般也就是7、8个点,当然算不得高,连一个涨停板都不到,与资本市场相比,收益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但那就最好不过了,只有反思才能认识问题,才能找到针对性的措施,才能对症下药。
  新华社作为官方新闻社,仅仅把资本市场归咎于理财市场的发达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够科学的,不够客观的,是把问题简单化了,把问题表面化了,也是在掩饰股市本身的痼疾,也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更要从资本市场本身去考量,为什么中国资本市场会被理财产品打败,而且败得如此之惨,股市会走得如此之弱,而美国印度欧洲市场走势如此之牛。
 投资股市就是投资预期,就是投资未来,而信息就是股价存在的基础,因此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测就需要有一个非常准确的预期,最好是看得见摸得着,才能明明白白的投资,才能放心大胆的持股,但纵观中国股市,谁能说得清楚未来,谁能看得清楚政策如何演变。好像总是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因此总是刀口舔血,恶炒新股概念股,希冀获得短期利润,而没有人愿意也不敢像巴菲特一样长期投资。
   股市走势与市场供求关系是息息相关的,但中国股市供求关系总是处于脱节状态,而且根本无法预料,新增资金与新增市值的矛盾总是处于尖锐对立之中,而且有越发难以调和的趋势。目前市场上有598家公司等候上市,融资金额将在6000亿元左右,而市场存量资金只有不到6000亿元,但证监会一口气公布了321家预披露,而且在六月底以前要公布完所有剩下的公司,虽然证监会和主流媒体一致认为预披露与IPO节奏无关,确实不是直接相关,但笔者要说的是预披露并不是闹着玩,迟早都是要上市的,何况证监会多次重申要求用1年左右时间审核完毕存量公司,这意味着14年下半年要完成600家公司的审核,虽然证监会寄望与发行人能按照市场走势选择合适时机上市,但从历史经验来看,发行人根本不可能坐等时机,趁早落袋为安是主流,因此证监会审核发放多少批文,中国股市就会迎来多少公司发行,而中国股市短期内跟本无力承担这么多公司上市,因此市场对IPO抱着非常反感的态度,抵触情绪极大,稍有风吹草动就导致市场大跌。
  市场并不反对IPO,而是反对没有底线的融资,反对没有考虑市场容纳能力的IPO,但证监会始终对IPO节奏不肯予以明确,让投资者非常担忧,担忧未来IPO节奏太快,让市场无法承载,在没有确切可靠的消息以前,规避风险自然成为首选,谁也不愿意自己的财富被竭泽而渔式IPO洗劫一空。
  中国上市公司质量之差可能是世界第一,发行人为了上市,手段不断更新换代,其目的就是争取达到上市条件,达到上市条件的为了多圈到一点钱,也会千方百计美化一番,为此上市公司总是一年好两年平三年亏损的多,缺乏一种长期持股的条件,而业绩是上市公司股价的基石,一旦业绩出现快速变脸,伴随而来的就是股价的暴跌,一次两次没事,但变脸总是在不断演绎,而且速度越来越快,业绩地雷让投资者防不胜防,何况即使遭遇造假上市,索赔也是难于上青天,经历多了,自然信心丧失,惹不起就选择躲得起。因此投资者总是抱着炒一把的心理,捞一把就走的心态参与市场,因此总是牛市来得快,去得也快,牛短熊长就是历史必然。
    在一个无法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情况下,投资者怎么可能把自己的血汗钱扔到股市。
 中国公司的终极发展目标就是上市,上市就如同买了草票中了巨奖一样。但问题是上市就是重点,因此上市以后令人尊敬的创始人就失去创业的激情,成为了令人讨厌的套现者。一旦有机会就会抛售持股,套现巨额资金离场,至于股价下跌甚至暴跌他们根本不在乎。如最近的长荣股份,公司于5月5日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李莉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李莉计划于2014年5月9日~2014年11月8日期间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不超过1500万股公司股份,即不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10.52%。该股跌10.01%。其后持续下跌,短期跌幅接近30%,虽然产业资本减持无可厚非,但问题是中国产业资本减持过多过滥,已经成为资本市场无法承载之重,创业板也有了减持板的美誉,投资者每天面对最多的公告就是减持公告,而且来的非常突然,根本无法预料,投资者根本无法规避损失。
   
   投资者不仅无法预测IPO节奏。无法预知公司经营状况,也无法知晓产业资本何时减持,还要提防公司突然被大股东掏空成为ST公司。还有提防高管违法经营突然被抓导致股价大跌,还要提防内幕交易被查引发股价暴跌,总是中国股市地雷特多,多到难以令人相信的地步。因此中小投资者选择纷纷逃离,而中国股市机构力量非常薄弱,没有中小投资者广泛参与,市场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下跌。
  单纯从大盘绩优股来说,下跌到难以直视的地步,与市场存量资金严重不足高度相关,市场只有6000亿元存量资金,如果要推升大盘股,恐怕3个左右交易日资金也就消耗得差不多了,也就无力再次推升股价了,只能选择回调,因此谁也不敢去动大盘股,何况操纵中小盘股更容易来钱,何乐而不为。
     因此大盘股市盈率低到不能够直视的地步,仅仅去责难理财市场是没有用的,关键是资本市场本身要争气,要有足够的吸引力,吸引资金进入市场。  

上一篇:股指上下两难,最忌追涨杀跌

下一篇:关注券商银行动向

转载 阅读(0) | 评论(0) 关键字:

免责声明: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图片、数据及图表)均为网友自发上传,如发生图片等侵权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若发现疑似图片侵权行为可发送举报邮件至3164116989@qq.com。博主所发内容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不构成买卖股票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证券日报网提供博客互动平台不代表认可其观点。证券日报网博客互动平台所有博主不提供代客理财等非法业务。有私下进行收费咨询或推销其他产品服务,属于非法个人行为,与证券日报网无关,请各位网友不要上当受骗!

昵称:  登录 | 注册

减少编辑区域 增加编辑区域

验证码:  看不清,换一张  (2000字以内)